3月起,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启用,119种药品通过谈判平均降价过半进医保,让不少患者得到了实惠。不过,有患者反映,部分药品在医院开不到。事实上,自2017年医保部门启动药品谈判后,抗癌药“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的问题时有发生。根据中国药学会对1420家样本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2019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肿瘤创新药,进入医院的比例约为25%。
客观地说,医院配备创新药有一个过程。从创新药上市到入院,医生和医院都要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从医生对药品的认识了解,到诊疗规范的制定、形成和调整,再到广泛使用,也需要一定时间。但是,不管有多大困难、不管有多少原因,尽快让患者得到实惠,感受政策暖意和社会温情,减轻他们的用药负担,帮他们战胜疾病,却是应该尽快做到的事情。
如何打通抗癌药进院“最后一公里”,清除堵点、畅通供应,满足患者用药亟需,医院首先要明了自己的职责使命,要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统计显示,我国肿瘤新发病例数随人口增长及老龄化不断攀升,年新发病例已达到400万例以上,且肿瘤转移已成为其难以治愈的核心原因。让126种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后尽快进入医院投入临床,广泛惠及肿瘤患者,可谓刻不容缓。
其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新药研发上市,本身已经经过了十分严格的程序,有基本的安全性保证,不能借口需要考虑新药有效性评价与临床研究指标的局限性,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就一再推迟进入医院,更不能因为新药占比,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迟迟不做决定。还有,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药品配备、储存、耗损严重影响医院配备药品积极性,应从政策上加以解决。
第三,鼓励创新,敢试敢闯。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