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作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属于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其肝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维持或恢复谷胱甘肽水平有关。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对药物性肝损伤、重症酒精性肝炎及缺血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那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应(ADR)主要发生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输注时,且多为首次输注,故输注时,护士应加强用药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该药时可能发生的ADR,并在输注期间加强巡视,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停药或遵医嘱采取对症措施,减轻ADR发生的严重程度。输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时,尽量减慢滴注速度,说明书指出减缓该药滴注速度可减少ADR发生。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以皮肤软组织损伤为主,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发红等,出现上述症状可先停药观察﹐若无好转迹象或情况较为严重,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不建议再次使用。
消化系统损伤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一旦发生,在停药的同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对症治疗,若因疾病必须继续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症状缓解后可减缓滴注速度,坚持对症用药2~3天症状会消失。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机制为非lgE介导的组胺释放和血管扩张,导致患者出现皮疹、面红、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胸闷等症状,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相关热文推荐: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功效与作用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