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分类
首页     药品目录        

EGFR/RET-TKI联合治疗获得性RET融合EGFR+NSCLC表现出活性

郭药师
已帮助: 1038人
2025-01-21 14:23:35
在线
查找十次,不如咨询一次!
真人客服
即问即答
一分钟内回复
免费咨询

通过对具有获得性RET奥希替尼耐药性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奥希替尼(osimertinib,Tagrisso)和selpercatinib(Retevmo)联合治疗对获得性RET融合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了解奥替尼耐药性

 

对奥希替尼的多重耐药机制先前已被证实,包括EGFR C797X、L718Q和S768I点突变和EGFR扩增。最近发现了MET和HER2扩增等次级基因耐药机制。EGFR突变NSCLC患者也可发生BRAF V600E次级突变,40%-50%奥希替尼耐药人群的耐药机制尚不明确。

 

RET和ALK基因融合也已被证实,后续病例报告显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RET或ALK-TKI治疗具有耐药机制的患者可诱导缓解。约5%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出现RET融合,这些患者对奥希替尼产生了耐药性,并且奥希替尼和普拉替尼(pralsetinib,Gavreto)的联合治疗能够明显引起缓解。

 

另一种用于RET融合阳性NSCLC的RET抑制剂是selpercatinib,最近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该类患者。在1/2期LIBRETTO-001试验(NCT03157128)(该试验支持FDA的该项批准)中,服用selpercatinib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5%,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5%。这让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Julie Rotow领导的研究人员相信该药与奥希替尼联用可能对缓解耐药性有效。

 

奥希替尼联合selpercatinib治疗奥希替尼耐药性

 

该分析中的患者数据来自selpercatinib同情用药访问计划,包括单一患者协议、命名患者协议和扩展访问计划。患者按照个体化治疗方案接受治疗,按推荐剂量,每日服用80mg的奥希替尼,同时服用80mg的selpercatinib,每日两次。值得注意的是,纳入分析的50%以上的患者接受了FDA批准的selpercatinib单药剂量。

所有患者均有获得性RET奥希替尼耐药性EGFR突变的NSCLC,并进行回顾性评估。Rotow等人还完成了对患者数据的审查,确定临床预后,包括RECIST v1.1规定的缓解、治疗持续时间、耐受性和所需剂量调整的次数。

 

共对12名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11名患者的安全性可评估,10名患者的缓解可评估。在基线检查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33-78岁),多数为女性(55%),从不吸烟(73%)。在先前的治疗方面,55%的患者先前接受过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 TKI治疗。基线检查时,通过组织活检在64%的患者中检测到RET融合,通过循环肿瘤DNA(ctDNA)在36%的患者中检测到RET融合。在患者中发现的RET融合基因组包括NCOA4和CCDC6,各占36%,KIF5B占18%,RUFY2占9%。

 

在接受评估的患者中,使用奥希替尼联合selpercatinib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50%。部分缓解率为50%,疾病稳定率为30%,疾病控制率为80%。中位缓解深度为-43%。值得注意的是,1例EGFR缺失19阳性的NSCLC和获得性CCDC6-RET融合的患者在持续39个月的治疗后仅2个月就达到了放射学缓解。

 

试验中的患者接受selpercatinib的中位治疗期为7.4个月(95%CI,6.1至未达到[NR])。接受奥希替尼和selpercatinib的患者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1个月(95%CI,7.4-NR)。

 

在试验人群中,奥希替尼联合selpercatinib的安全性总体上表现为耐受性良好。发生的不良事件(AEs)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的情况一致。有一位患者因肺炎而中止治疗。观察到两种试验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其中一种是对selpercatinib有严重过敏反应(2级),另一种是osimertinib的毒性,包括QT延长(3级)、腹泻(1级)和肌无力(2级)。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但与研究药物无关,包括肺部感染(5级)、呕吐(3级)、胸腔积液(2级)、头痛和呼吸困难,以及肝毒性(1级)和恶心。

 

观察到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高血压、QT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各有1例。

 

尽管该联合疗法在EGFR突变的NSCLC和获得性RET融合患者中具有活性和安全性,但本试验的数据表明该联合疗法可能无法克服耐药性。试验中的一名患者在接受11个月的奥希替尼联合selpercatinib治疗后进行了获得性耐药的基因组机制评估。分析揭示了异质性耐药机制,包括第二位点耐药突变。Rotow等人在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的一次报告中指出,联合治疗观察到的第二位点突变与单一治疗观察到的相同。

 

参考文献:

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egfr-ret-tki-combination-active-against-egfr-nsclc-with-acquired-ret-fusion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

[免责声明]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相关文章
相关信息
      医伴旅企业微信
      咨询热线:
      400-001-2811
      官方微博
      官方客服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00185号 医伴旅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加好友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