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疗法可降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NS复发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血液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目前针对性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一小部分患者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且预后较差,基于此在初始治疗中增加CNS预防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甲氨蝶呤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治疗,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根据《全球肿瘤学杂志》中发表的一项研究,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的基础上增加全身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高危DLBCL患者时,其CNS复发的风险较低。“我们开展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表明,全身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疗法能够有效降低DLBCL患者的CNS复发率”,研究人员表示。
该研究包含145例接受CNS预防治疗的DLBCL患者,其中共有110例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这些患者均接受针对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即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uxan)(R-CHOP)。
根据不同的CNS预防方案及CNS国际预后指数(CNS-IPI)评估的风险等级,将110例患者分为3组:
第1组患者接受R-CHOP标准治疗+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单药治疗;
第2组患者接受R-CHOP标准治疗+全身大剂量甲氨蝶呤单药治疗;
第3组患者接受R-CHOP标准治疗+全身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
第1组3年随访时的CNS复发率为8.6%,第2组CNS复发率为8.3%,第3组CNS复发率为4.8%。对于CNS-IPI定义的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3个小组的CNS复发率分别为16.6%、10.1%和0%。此外,第1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69%,第2组为75%,第3组为80%。“在本研究中,我们获取了110例接受3种不同CNS预防方案的DLBCL患者的真实数据,并在回顾性分析中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表示。
尽管回顾性分析中可能存在偏倚,但该研究将CNS-IPI评估的风险等级考虑在内,这有助于减少基线风险评估的异质性。针对CNS预防方案的前瞻性研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但由于DLBCL患者中CNS复发并不常见,所以难以开展此类研究。
“此前的一项类似回顾性研究中表明,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单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全身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能够使患者CNS复发率降低”,研究人员表示。“如今我们的这项研究又在此基础上巩固了该结论。”
参考资料:https://www.cancernetwork.com/view/real-world-data-suggest-systemic-high-dose-and-intrathecal-mtx-lower-cns-relapse-incidence-for-dlb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