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分类
首页     药品目录        

放射性碘化Omburtamab腹腔内放射免疫疗法有望用于治疗小圆细胞肿瘤

郭药师
已帮助: 1032人
2025-01-20 12:13:16
在线
查找十次,不如咨询一次!
真人客服
即问即答
一分钟内回复
免费咨询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主要侵犯腹部和盆腔腹膜的肿瘤,是上皮样小圆细胞巢及周围硬化性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多以腹痛、消瘦、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非特异性腹部症状就诊。由于该病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和影像缺乏特异性,且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因腹部、消化、泌尿道梗阻来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多以肿瘤大部分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疗法,现进行临床试验,初显疗效。

研究详情

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的1期试验数据显示,抗B7H3小鼠单克隆抗体131I-omburtamab腹腔内(IP)放射免疫疗法(RIT)耐受性良好,对正常器官辐射较低,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可用于治疗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患者。

结果表明,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基于对正常器官的124I-omburtamab剂量测定,131I-omburtamab的中位预计吸收剂量较低,并在可耐受范围内。在RIT后66小时,80%以上的131I仍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RIT后接受标准全腹部放疗的DSRCT患者未出现意外毒性。据腹膜剂量和门诊给药情况,2期的推荐剂量确定为2.96 GBq/m2。

由于DSRCT患者和其他腹膜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期很低,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罕见肿瘤患者对新型疗法的需求还很大。因此,在1期试验中,研究人员试图评估使用131I-omburtamab的IP RIT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

试验对象:要入选试验,患者必须患有腹膜受累的DSRCT,或其他难治性/复发性B7H3表达肿瘤累及腹膜,长期生存率低于20%。此外,患者必须有能力遵守辐射安全限制,并提供2 x 106 CD34+冻存细胞/kg用于输注。那些腹膜粘连严重、IP分布不充分、毒性等级为2级以上的患者不能入选试验。

总共有52名患者被纳入试验;其中DSRCT 48例,腹膜横纹肌肉瘤3例,尤文肉瘤1例。在接受大剂量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接受去瘤手术和粘连松解术,然后插入留置IP导管。在方案治疗前5至7天口服饱和碘化钾溶液,口服剂量为5至7滴,每日3次。此外,口服碘赛罗宁,剂量从每日25 mg到75 mg,开始用于甲状腺保护,并持续了42天。在腹腔注射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证实了甲状腺阻滞。

甲状腺阻断后,患者接受131I-omburtamab腹腔注射,剂量从1.11gbq/m2增加到3.33 GBq/m2。先前的示踪剂剂量为IP74MBQ I-omburtamab用于放射免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每次注射后进行腹腔盐水灌注。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剂量测定和诊断给药以所有剂量水平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没有出现DLT。RIT引起的急性毒性与大量盐水冲洗有关,并被确定为暂时性毒性;包括2级疼痛和1-2级呕吐。此外,2名患者在IP-RIT后出现持续一周的1级疲劳。然而,没有出现IP-RIT引起的中长期毒性。

参考文献:https://www.onclive.com/view/intraperitoneal-radioimmunotherapy-with-radioiodinated-omburtamab-shows-early-promise-in-dsrct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

[免责声明]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相关文章
相关信息
      医伴旅企业微信
      咨询热线:
      400-001-2811
      官方微博
      官方客服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00185号 医伴旅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加好友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