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分类
首页     药品目录        

Luspatercept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产生持久缓解

郭药师
已帮助: 513人
2025-01-21 15:49:49
在线
查找十次,不如咨询一次!
真人客服
即问即答
一分钟内回复
免费咨询
导语:Reblozyl用于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贫血患者可产生持久缓解,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
根据2021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提交的MEDALIST研究(NCT02631070)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luspatercept-aamt (Reblozyl)在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贫血患者(对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ESA) 治疗无效或不符合治疗条件)中可产生持久缓解。

数据显示,暴露剂量调整后,luspatercept的安全性更耐受。在此之前,使用luspatercept的患者比使用安慰剂的患者经历疲劳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0.1%和14.5%。

此外,少数患者进展为高危MDS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两组患者的发病率相当。然而,与安慰剂组相比,Luspatercept组进展为AML的中位时间更长。
Luspatercept是一种首创的(first-in-class)促进晚期红细胞生成的红细胞成熟剂。目前,已获得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LR-MDS患者。
具体而言,2020年4月,FDA已批准luspatercept用于治疗ESA治疗失败且在8周内需要2个或更多红细胞(RBC)单位的贫血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患有极低至中度风险的MDS伴有环形铁粒细胞(MDS-RS)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有环形铁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症。
FDA的这一决定是基于3期MEDALIST 试验的总体结果,该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luspatercept可显著降低LR-MDS患者的输血负担。
在MEDALIST试验中,受试者按照2:1的比例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 (n = 153)每21天皮下注射luspatercept 1.0 mg/kg,另一组(n = 76)每3周注射一次安慰剂。在luspatcept组,滴定剂量最高为1.75mg/kg。两组之间不允许交叉治疗。
截至2020年11月26日,Luspatercept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50.9周(范围:6-207周),而安慰剂组为24.0周(范围:7-103周);研究治疗的中位剂量分别为17(范围:2-66剂)和8(范围:3-34剂)。此外,Luspatercept组68.6%的患者接受的最高剂量水平为1.75 mg/kg,安慰剂组84.2%的患者接受了最高剂量水平。
与安慰剂组相比,Luspatercept组的缓解持续时间(DOR)更久。在1- 24周内RBC-TI达到8周或更长时间的患者中,Luspatercept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DOR分别为30.2周(范围:8.1-201.1周)和13.6周(范围:9.1-66.4周)。在1- 48周内RBC-TI 达到8周或以上的患者中,中位DOR分别为29.9周(范围:8.1-201.1周)和17.4周(范围:9.1-66.4周)。
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在整个治疗期间缓解者出现缓解的数量。在luspatercept组的缓解者(n = 58)中,患者不是出现1次(20.7%)、2次(29.3%)、3次(22.4%)缓解就是出现4次或以上缓解(27.6%)。在安慰剂组的缓解者(n = 10)中,6例患者出现1次缓解(60.0%),3例患者出现2次缓解(30.0%),1例患者出现3次缓解(10.0%)。
在安全性方面,暴露剂量调整后,Luspatcept仍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暴露剂量调整后每100人/年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头晕(luspatercept 19.2% vs安慰剂8.9%)、支气管炎(10.7% vs 2.2%)、腹泻(25.8% vs 18.4%)、恶心(20.1% vs 13.7%)、疲劳(26.2% vs 27.1%)、乏力(22.3% vs 21.5%)、鼻咽炎(8.8% vs 9.0%)、咳嗽(19.8% vs 25.0%)、贫血(8.2% vs 13.6%)和关节痛(6.3% vs 21.1%)。
2021年12月,FDA授予luspatercept优先审查资格,用于治疗非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成人患者。欧洲药品管理局还验证了其II型变异制剂在相同适应症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https://www.cancernetwork.com/view/luspatercept-yields-durable-response-in-low-risk-myelodysplastic-syndrome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

[免责声明]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相关文章
相关信息
      医伴旅企业微信
      咨询热线:
      400-001-2811
      官方微博
      官方客服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00185号 医伴旅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加好友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