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万例,其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洛拉替尼是第一个能克服ALK-G1202R耐药突变的、新型、可逆、强效小分子第三代ALK抑制剂。目前,虽然洛拉替尼并未在除香港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上市,但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拟优先审评即将上市的药品。今天医伴旅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洛拉替尼的功效及作用及副作用。
在我国,肺癌也属于高发癌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从癌细胞形态及病理角度可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 NSCLC占80%~85%。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编码基因是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3%~7%的NSCLC患者会发生ALK基因融合,其中以EML4-ALK融合亚型最为常见。1项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非鳞状、鳞状NSCLC患者中,ALK基因的融合率分别为10% 、3.7% ,且该融合现象更倾向于发生在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患者中。
洛拉替尼是美国辉瑞(Pfizer)公司研制的第三代ALK抑制剂,可用于解决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对第一代(如克唑替尼)或第二代(如塞瑞替尼)ALK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并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提高脑转移患者的健康获益。洛拉替尼是第一个能克服 ALK-G1202R 耐药突变的、新型、可逆、强效小分子第三代ALK抑制剂。CROWN试验数据显示,洛拉替尼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时存活且无PD的比例较克唑替尼组高39%,且洛拉替尼组患者的PFS时间及颅内缓解率均显著优于克唑替尼组。
在1项评估洛拉替尼一线治疗晚期ALK阳性NSCLC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多中心Ⅲ期CROWN随机对照试验(NCT03052608)中,先前未接受治疗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按1 ∶ 1比例
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洛拉替尼(每次100 mg,每日2次)或克唑替尼(每次250 mg,每日2次)治疗结果显示,与克唑替尼组比较,洛拉替尼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progressfree survival,PFS)时间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HR=0.28,P<0.001);洛拉替尼组在治疗后12 个月时无 PD 的患者比例为 78%,克唑替尼组为39%,洛拉替尼将PD或死亡风险降低了72%。
在实验中发现洛拉替尼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病变、认知功能障碍、低镁血症、低磷血症、淀粉酶升高、水肿、疲劳、情绪障碍、头痛、头晕、高血糖、睡眠障碍、皮疹、高胆固醇血症、低蛋白血症、言语障碍、高甘油三酯血症、体重增加、高钾血症等。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热文推荐:阿达木单抗的作用机理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