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是一种口服、可逆性、直接作用的P2Y12受体拮抗剂,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其通过选择性抑制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与聚集,发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作用。与氯吡格雷等前体药物不同,替格瑞洛无需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起效迅速,且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替格瑞洛适用于特定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以降低缺血事件风险,但需注意其出血风险。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替格瑞洛、Ticagrelor
商品名称:倍林达、Brilinta
适应靶点
替格瑞洛的主要作用靶点为血小板的P2Y12受体。其通过可逆性结合于该受体的变构位点,抑制ADP介导的信号转导,从而阻断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此外,替格瑞洛还可抑制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ENT-1),增加细胞外腺苷浓度,可能对局部缺血组织产生保护作用,但此效应的临床意义尚在研究中。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适用于计划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仅限于当阿司匹林联合另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方案适用,但因副作用等原因无法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时考虑使用
陈旧性心肌梗死:
适用于具有至少一项高危因素(年龄≥65岁、需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既往≥2次心肌梗死、血管造影证实的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疾病、或非末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仅用于经评估认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风险极高,且出血风险可控,适合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规格与性状
规格:60mg*140片,90mg*140片/盒。
性状:60mg片剂为极淡黄红色圆形薄膜衣片,直径约8.1mm,厚度约3.8mm,重量约0.21g,表面刻有“60T”标识。90mg片剂为淡黄色圆形薄膜衣片,直径约9.2mm,厚度约4.6mm,重量约0.31g,表面刻有“90T”标识。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替格瑞洛。
辅料:60mg片为D-甘露醇、磷酸氢钙水合物、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羟丙甲纤维素、二氧化钛、聚乙二醇400、黑氧化铁、三氧化二铁。90mg片为D-甘露醇、磷酸氢钙水合物、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羟丙甲纤维素、二氧化钛、滑石粉、聚乙二醇400、黄色三氧化二铁。
用法用量
急性冠脉综合征:成人患者通常起始负荷剂量为180mg(即2片90mg片剂),随后维持剂量为90mg,每日两次,口服给药。
陈旧性心肌梗死:成人患者通常剂量为60mg,每日两次,口服给药。
共同注意事项:替格瑞洛应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维持剂量为每日81–100mg。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用药时应参考所用支架的相关医疗器械说明书。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给药疗程应个体化评估,综合考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风险与出血风险后决定。
具体您可以阅读替格瑞洛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替格瑞洛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如牙龈出血、直肠出血、出血性胃溃疡)、尿路出血、咯血、玻璃体出血等,可能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和血管性水肿。
心动过缓: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其他常见不良反应
非常常见(≥10%):呼吸困难。
常见(1%~10%):皮下出血、鼻出血、挫伤、注射部位出血、血尿、恶心、腹泻、血肌酐升高、头晕、高尿酸血症。
不常见(0.1%~1%):肌肉出血、关节出血、结膜出血、视网膜出血、耳出血、生殖器出血、皮疹、瘙痒、眩晕、意识模糊、低血压、痛风。
罕见(<0.1%):玻璃体出血、腹膜后出血、血精症、肿瘤出血。
具体您可以阅读替格瑞洛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替格瑞洛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管理:若计划进行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手术,建议术前至少停药5天。若无法保证足够停药时间,术后出血风险显著增高,需密切监测。对于血栓高风险患者,停药期间应采取适当的血栓预防措施;术后重启用药前,必须确认手术部位已充分止血。
出血风险管理: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应考虑暂停或终止治疗。若出现疑似出血的临床症状,应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采取干预措施。
联合用药风险:初始负荷剂量及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充分评估。
患者教育:应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出血倾向增加,若出现异常出血应立即就医。就诊其他科室时需主动告知正在服用本品。指导患者规律服药,若漏服应在下次预定时间服用单次剂量,不可双倍服药。
特殊疾病患者:
出血倾向者、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低体重患者:出血风险增高。
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患者:避免使用,出血风险显著增高。
心动过缓高风险患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引发或加重呼吸困难,需监测呼吸状态,必要时停药。
高尿酸血症、痛风或尿酸肾病患者:可能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升高。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仅当治疗获益明确大于潜在风险时方可使用。动物实验显示,在暴露量约为人体推荐剂量4倍时,可观察到胚胎吸收、发育延迟和骨骼异常。
【哺乳期女性】建议用药期间停止哺乳。动物数据显示替格瑞洛可经乳汁排泄。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说明书中尚未明确。
【儿童使用】尚未在国内开展儿童人群的临床研究,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确立。
【老年人使用】出血风险增高,尤其是75岁以上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该人群出血发生率有升高趋势。
【肾功能损害】出血风险增高,尤其是肌酐清除率(CrCl)<60 mL/min的患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需血液透析时,替格瑞洛及其活性代谢物无法通过透析有效清除。
【肝功能损害】中度或重度肝损伤(Child-Pugh B或C级)患者禁用,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能加重出血风险。轻度肝损伤(Child-Pugh A级)患者可使用,但需谨慎。
禁忌症
1.活动性病理性出血患者。
2.有颅内出血病史的患者。
3.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
4.对替格瑞洛或任何辅料有过敏史的患者。
5.正在使用强效CYP3A抑制剂(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利托那韦、考比司他、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的患者。
6.正在使用强效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利福布汀、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圣约翰草提取物)的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禁忌联合用药
强效CYP3A抑制剂: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利托那韦、含考比司他的制剂、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合用会显著抑制替格瑞洛代谢,升高其血药浓度,增强抗血小板作用及出血风险。
强效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利福布汀、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圣约翰草。合用会显著诱导替格瑞洛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减弱疗效。
需注意的联合用药
抗凝药与抗栓药:如华法林、肝素、尿激酶、阿替普酶等血栓溶解剂,以及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合用可协同增加出血风险,需密切监测出血体征。
中效CYP3A抑制剂:如地尔硫䓬、维拉帕米、氟康唑。可能升高替格瑞洛血药浓度,需谨慎。
CYP3A诱导剂:如依非韦伦、莫达非尼。可能降低替格瑞洛血药浓度,影响疗效。
辛伐他汀:替格瑞洛可抑制CYP3A,升高辛伐他汀血药浓度,增加横纹肌溶解或肌病风险。
P-糖蛋白(P-gp)抑制剂:如环孢素、奎尼丁。可能抑制替格瑞洛的外排,升高其血药浓度。
瑞舒伐他汀:替格瑞洛可抑制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升高瑞舒伐他汀血药浓度,增加肌肉毒性风险。
地高辛:替格瑞洛可抑制P-gp,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需监测地高辛毒性表现。
吗啡:可能延迟替格瑞洛的吸收,降低其血药浓度,需注意疗效可能减弱。
药物过量
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和临床出血事件。
处理:无特异性解毒剂。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替格瑞洛及其活性代谢物。血小板输注可能无法逆转其抗血小板作用,临床获益有限。应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出血体征。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后迅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36%。高脂饮食对吸收影响轻微,替格瑞洛AUC增加约21%,其活性代谢物Cmax降低约22%,但无显著临床意义。
分布:稳态分布容积约87.5L,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替格瑞洛99.4%,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99.9%)。
代谢:主要经肝脏CYP3A4/5代谢生成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该代谢物亦具有P2Y12受体拮抗活性,全身暴露量约为母药的30%-40%。
排泄:约58%经粪便、26.5%经尿液排泄。原形药物及活性代谢物在尿中排泄均不足1%。
特殊人群:
女性、老年人:替格瑞洛及其代谢物的暴露量较男性或年轻成人增高。
肾功能损害:重度肾功能不全或ESRD患者,替格瑞洛暴露量变化不大,活性代谢物暴露量轻度增加,但不显著影响抗血小板活性。
轻度肝损伤:替格瑞洛暴露量轻度增加,抗血小板作用与健康人群相似。
贮存方法
室温保存。有效期3年。需置于原始包装中,避光防潮。PTP包装的药片需从铝箔板中取出后服用,避免误吞铝箔导致食管损伤。
研发公司
阿斯利康(AstraZene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