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替尼(Capmatinib)是一种口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选择性靶向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尤其是针对导致MET外显子14跳跃的突变。其作用机制为抑制MET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
临床研究显示,卡马替尼可显著提高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并延长持续缓解时间(DOR)。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药品称呼
通用名:卡马替尼(Capmatinib)
商品名:适加坦(TABRECTA®)
适应靶点
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尤其是导致MET外显子14跳跃的突变。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
用于治疗经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认存在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适应人群
成年患者,需通过肿瘤组织或血浆样本检测确认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
规格与性状
剂型:薄膜衣片
规格:
150 mg:浅棕橙色椭圆形片剂,一面印有“DU”,另一面印有“NVR”
200 mg:黄色椭圆形片剂,一面印有“LO”,另一面印有“NVR”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卡马替尼
辅料:胶体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聚维酮等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400 mg口服,每日两次,空腹或餐后服用。
2、服用方法
整片吞服,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若漏服或呕吐,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服用下一剂。
3、剂量调整
首次减量:300 mg每日两次。
第二次减量:200 mg每日两次。
若无法耐受200 mg每日两次,则永久停药。
4、毒性管理
ILD/肺炎:任何级别均永久停药。
肝毒性:
3级ALT/AST升高:暂停至恢复基线后原剂量或减量恢复。
4级ALT/AST升高或伴胆红素升高:永久停药。
胰腺毒性:3级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暂停至≤2级后减量;4级或胰腺炎永久停药。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20%)
水肿(59%)、恶心(46%)、肌肉骨骼疼痛(40%)、疲劳(34%)、呕吐(28%)、呼吸困难(25%)、咳嗽(21%)、食欲减退(21%)。
实验室异常(≥20%)
生化指标:白蛋白降低(72%)、肌酐升高(65%)、ALT升高(39%)、淀粉酶升高(34%)。
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减少(45%)、白细胞减少(25%)。
严重不良反应
ILD/肺炎(4.8%,致死率0.3%)、肝毒性(7%≥3级)、胰腺炎(0.3%)。
注意事项
ILD/肺炎:监测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疑似病例需立即停药。
肝毒性: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2周监测肝功能,持续3个月后改为每月一次。
胰腺毒性:定期监测淀粉酶和脂肪酶。
光敏性:建议患者防晒(使用防晒霜或防护服)。
胚胎-胎儿毒性:育龄患者需严格避孕,女性停药后1周内、男性停药后1周内避免生育。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动物试验显示致畸性,孕妇禁用。
哺乳期:治疗期间及停药1周内禁止哺乳。
儿童: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确立。
老年人(≥65岁):无需调整剂量(61%患者≥65岁,18%≥75岁)。
肝肾功能不全:
肝功能:轻中度无需调整,重度(Child-Pugh C)数据不足。
肾功能:轻中度(CLcr ≥30 mL/min)无需调整,重度(CLcr <30 mL/min)数据不足。
禁忌症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强效CYP3A抑制剂(如伊曲康唑):可能增加卡马替尼暴露量,需密切监测毒性。
强效/中效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显著降低卡马替尼疗效,禁止联用。
CYP1A2底物(如咖啡因):卡马替尼可增加其血药浓度,需调整剂量。
药物过量
尚无特效解毒剂。若过量,需对症支持治疗(如监测生命体征)。
卡马替尼蛋白结合率高(96%),透析无效。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1-2小时达峰,生物利用度>70%,高脂饮食增加AUC 46%。
分布:表观分布容积164 L,蛋白结合率96%。
代谢:主要经CYP3A4和醛氧化酶代谢。
消除:半衰期6.5小时,78%经粪便排泄(42%为原型),22%经尿液排泄。
贮存方法
原包装避光保存,内置干燥剂。
储存温度:20°C–25°C(允许短时15°C–30°C)。
开封后6周内未用完需丢弃。
研发公司
瑞士诺华制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