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苯二氯乙烷治疗肾上腺肿瘤疗效怎么样?
一项临床试验,评估了氯苯二氯乙烷在晚期ACC中的疗效,并确定预后因素。研究人员共纳入127例晚期ACC患者,用氯苯二氯乙烷单药治疗。评估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PFS,OS)。 研究结果显示,26名患者(20.5%)出现客观反应,其中3名患者完全缓解。总体而言,中位PFS为4.1个月(范围1.0-73),中位OS为18.5个月(范围1.3-220)。多变量分析显示两个主要预后因素:低肿瘤负荷: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比(HR)分别为0.51和0.59;氯苯二氯乙烷在迟发晚期复发时开始:HR分别为0.35和0.34。因此,初次诊断后,67%的低肿瘤负荷和氯苯二氯乙烷起始≥360天的患者获得临床益处(稳定疾病> 180天)。达到氯苯二氯乙烷水平>14mg/l的患者OS显着更加。试验中,超过20%的患者经历了长达1年的疾病控制。总体而言,迟发诊断晚期疾病和低肿瘤负荷的患者可能特别受益于氯苯二氯乙烷单药治疗。
氯苯二氯乙烷结构与杀虫药DDT和DDD相似,可使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坏死。给予氯苯二氯乙烷后可使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迅速下降,可用于肾上腺瘤或肾上腺增生引起的枯氏综合症。口服约40%由胃肠道吸收,其余60%以原型随粪便排出。每日5~10g,血药浓度可达10~90μg/ml,代谢物浓度30~50。停药6~9μg/ml周后,血浆中仍可测到邻氯烷。氯苯二氯乙烷脂溶性高,主要储存于脂肪中。从尿中排出的水溶性代谢物约占给药量的25%。
氯苯二氯乙烷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靶向药物,而且氯苯二氯乙烷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有肾上腺皮质癌的药物。氯苯二氯乙烷结构与杀虫药DDT和DDD相似,可视为一种肾上腺细胞毒性药物(cytotoxic agent),可在不破坏细胞的情况下抑制肾上腺(使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坏死);其作用的生化机转仍未清楚。现有的数据显示氯苯二氯乙烷不但调节周边组织的类固醇代谢,而且也能直接抑制肾上腺皮质。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