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验发现
在参与IMbark 2期试验的复发/难治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中,经过对端粒酶活性、人类逆转录酶(hTERT)水平和端粒长度的降低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Imetelstat对端粒酶靶点的抑制对剂量有依赖性。
生物标志物数据分析与临床反应和总生存期(OS)延长相关。此外,观察到驱动突变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对剂量依赖程度降低,“Imetelstat通过靶向治疗潜在的恶性MF克隆肿瘤而具有缓解疾病活性。”该研究的主要作者John Mascarenhas医学博士在虚拟2020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和博览会期间的报告中说。
在这项最新的IMbark分析中,观察了Imetelstat对剂量和对持续用药有依赖性的药效(PD)反应。与低剂量组(4.7 mg/kg)相比,高剂量组(9.4 mg/kg)达到最佳PD效果的患者比例显著提高,分别为57.5%和30.3%,端粒酶活性降低50%以上(P=0.033);两组hTERT降低50%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41.7%(P=0.049)。
同样地,服用高剂量Imetelstat的患者中,hTERT表达至少减少了50%。“因此,这种药物的PD和药代动力学效应与活性相关。”西奈山医疗系统伊坎医学院蒂希癌症研究所医学、血液学和医学肿瘤学副教授Mascarenhas说。
他说:“最佳PD效果也与临床反应和OS延长相关。”有脾脏反应的患者100%达到最佳PD效果,而没有脾脏反应的患者为76.1%。此外,有症状反应的患者93.8%达到最佳PD效果,而无症状反应的患者为72.7%。
Mascarenhas说,Imetelstat是一种顶级的端粒酶抑制剂,其靶向作用具有短端粒和活性端粒酶的细胞,这是观察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该病所有阶段的特征。
IMbark试验
IMbark是一项随机、多中心、2期试验,对107例对鲁索替尼(Jakafi)无效的晚期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了两种剂量的Imetelstat治疗。主要分析显示,9.4mg/kg组比4.7mg/kg组的临床获益更为明显。高剂量组的中位OS为28.1个月,而低剂量组为19.9个月。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在症状反应、脾脏反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临床改善、输血独立性、骨髓纤维化减少以及至少25%的驱动突变VAF减少方面具有优势。
在2020年ASH年会和博览会上提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最佳PD效果的患者中,中位OS为27.2个月,而在未达到最佳PD效果的患者中,中位OS为18.3个月(HR,0.54;95%CI,0.28-1.06)。
试验中观察到患者服用Imetelstat,JAK2-V617F、CALR和MPL突变的VAF的剂量依赖程度降低。总的来说,接受高剂量Imetelstat治疗的42.1%患者的3个驱动基因中的VAF至少减少了25%,而接受低剂量Imetelstat治疗的患者的VAF至少减少了5.6%(P=0.019)。
较短的端粒基线长度与9.4 mg/kg Imetelstat的临床疗效相关。端粒长度较短的患者与端粒长度较长的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脾脏反应(17.3 vs 4.2%)和症状反应(37.9 vs 25.0%)。
端粒长度越短,存活时间越长。在9.4 mg/kg组中,端粒长度较短者的中位OS为30.1个月,端粒长度较长者为27.1个月(HR,0.70;95%CI,0.35-1.41)。
较高的hTERT基线水平与9.4 mg/kg Imetelstat的临床疗效相关。与两种剂量的Imetelstat相比,高hTERT患者的脾脏反应和症状反应更好,服用9.4mg/kg Imetelstat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反应。
参考文献:
https://www.onclive.com/view/imetelstat-disease-modifying-activity-relapsed-refractory-myelofibrosis-shown-effect-telomerase-activity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