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抑制BCR-ABL激酶及Src家族激酶(如Src、Lyn、Hck)的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的增殖与存活。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博舒替尼、Bosutinib
商品名称:Bosulif
适应靶点
BCR-ABL激酶、Src家族激酶(Src、Lyn、Hck)。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1、成人及≥1岁儿童
新诊断的慢性期(CP)Ph+CML;
对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CPPh+CML。
2、成人
对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加速期(AP)或急变期(BP)Ph+CML;
注:1岁以下儿童及AP/BPPh+CML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明确。
规格与性状
规格
100mg*28片/盒;
性状
黄色,椭圆形,双凸,薄膜包衣片。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博舒替尼。
辅料: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泊洛沙姆等。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成人:
新诊断CPPh+CML:400mg每日1次,随餐服用;
耐药/不耐受的CP/AP/BPPh+CML:500mg每日1次,随餐服用。
≥1岁儿童:
新诊断CPPh+CML:300mg/m²每日1次,随餐服用;
耐药/不耐受的CPPh+CML:400mg/m²每日1次,随餐服用。
2、剂量调整
成人:
若未达完全血液学、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反应,且无≥3级不良反应,可每100mg递增,最大剂量600mg/日;
儿童(基于体表面积BSA):
BSA<1.1m²:每50mg递增,最大剂量为起始剂量+100mg;
BSA≥1.1m²:同成人调整方案。
特殊人群
肾功能不全
中度(CrCl30-50mL/min):新诊断CP患者300mg/日,耐药/不耐受患者400mg/日;
重度(CrCl<30mL/min):新诊断CP患者200mg/日,耐药/不耐受患者300mg/日;
肝功能不全
所有患者起始剂量200mg/日。
3、服用方法
整片吞服,不可咀嚼、切割或碾碎;若需服用胶囊内容物,可混合于苹果酱或酸奶中立即服用。
具体您可以阅读博舒替尼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博舒替尼(Bosutinib)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20%)
成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皮疹、疲乏、肝功能障碍、头痛;
儿童:腹泻、腹痛、呕吐、皮疹、肝酶升高。
实验室异常(≥20%)
血肌酐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LT/AST升高。
具体您可以阅读博舒替尼完整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博舒替尼(Bosutinib)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胃肠道毒性:监测腹泻、恶心、呕吐,必要时暂停或减量,并予止泻/止吐治疗。
骨髓抑制:治疗初期每周监测血常规,后改为每月1次。
肝毒性:治疗前3个月每月监测肝功能,后根据临床需要调整。
心血管风险:有心脏病史者密切监测心功能。
液体潴留: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水肿时需评估。
胚胎-胎儿毒性:育龄患者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基于动物研究及药物作用机制,博舒替尼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包括胚胎-胎儿死亡、结构畸形和生长异常。建议妊娠女性在使用博舒替尼前告知医生其妊娠状态;育龄女性应在治疗开始前进行妊娠检测,并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2周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如果在妊娠期间使用该药物,必须向患者明确说明胎儿面临的潜在风险。
【哺乳期女性】研究表明,博舒替尼可以分泌至大鼠乳汁中,但其是否存在于人类乳汁以及对婴儿的影响尚不明确。考虑到可能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风险,建议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2周内避免哺乳,以保障婴儿的安全。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对于女性患者,在治疗前需进行妊娠检测,并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2周内采用有效避孕措施。对于男性患者,虽然动物研究表明博舒替尼可能降低生育能力,但人类数据尚不充分。有生育需求的男性应与医生讨论评估相关风险。
【儿童使用】博舒替尼在1岁及以上儿童慢性期Ph+CM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通过临床研究得到确认,但对于1岁以下儿童及加速期或急变期Ph+CML患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儿童患者的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并需根据体重变化调整剂量。
【老年人使用】在临床研究中,65岁及以上患者约占20%,75岁及以上患者约占4%-5%,未发现老年人与年轻患者之间在疗效或安全性上有显著差异。
【肾功能损害】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起始剂量应调整为:新诊断者300mg/日,耐药或不耐受者400mg/日;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则分别为200mg/日和300mg/日。目前尚无透析患者的用药数据,透析期间需谨慎评估。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如eGFR、肌酐),若肾功能持续下降,应按照非血液学毒性管理原则调整剂量。
【肝功能损害】无论肝功能损害程度如何,所有患者的起始剂量均应调整为200mg/日(适用于新诊断及耐药/不耐受患者)。治疗前3个月内应每月监测肝酶(ALT、AST、胆红素),之后根据临床需要决定监测频率;若出现肝酶升高,需加强监测,并根据毒性严重程度采取暂停用药、减量或永久停药等措施。
禁忌症
对博舒替尼或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强效和中效CYP3A抑制剂
博舒替尼主要经CYP3A4代谢,与强效(如酮康唑)或中效CYP3A抑制剂合用时,会显著增加博舒替尼的血药浓度(Cmax及AUC升高),增加毒性风险,因此应避免合用;若无法避免,需密切监测毒性并考虑剂量调整。
强效CYP3A诱导剂
与强效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时,会显著降低博舒替尼的血药浓度(Cmax降低86%,AUC降低94%),导致疗效下降,因此应避免合用。
质子泵抑制剂(PPI)
博舒替尼的水溶性具有pH依赖性(pH>5时溶解度显著降低),与PPI合用时会降低博舒替尼的血药浓度(Cmax降低46%,AUC降低26%),影响疗效;建议用短效抗酸剂或H2受体阻滞剂替代PPI,且与博舒替尼的给药间隔需超过2小时。
P-糖蛋白(P-gp)底物
博舒替尼不影响P-gp底物(如达比加群酯)的药代动力学,合用无需调整剂量。
药物过量
过量案例有限,需对症支持治疗。
药代动力学
吸收:与高脂餐同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片剂1.7倍,胶囊1.5倍)。
分布:蛋白结合率94%,表观分布容积6080L。
代谢:主要经CYP3A4代谢。
清除:半衰期22.5小时,91%经粪便排泄。
贮存方法
需在20℃-25℃(68℉-77℉)下保存,允许短期暴露于15℃-30℃。
研发公司
美国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