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托那韦(Ritonavir)是一种强效的蛋白酶抑制剂,广泛用于艾滋病的治疗中。利托那韦(Ritonavir)通过特异性地结合到HIV蛋白酶的活性位点上,阻止该酶发挥其正常功能,有效抑制了HIV病毒的复制和生长。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利托那韦、Ritonavir
商品名称:艾治威、Norvir
作用靶点
HIV-1蛋白酶。
适应症和适用人群
1.成人HIV-1感染者。
2.1个月以上儿科HIV-1感染者。
3.无相关禁忌症的上述人群,且需排除特殊人群用药中明确的禁忌或慎用情况。
规格和剂型
规格
100mg*30片/盒。
剂型
白色包衣椭圆形片剂,一面印有“a”标志和“NK”代码,或一面印有“NK”字样,含100mg利托那韦。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利托那韦。
辅料:共聚维酮、无水磷酸氢钙、单月桂酸山梨醇酯、胶体二氧化硅、硬脂富马酸钠。
用法用量
成人剂量推荐
HIV-1治疗推荐剂量:每日两次,每次600mg,随餐服用。
可采用剂量滴定方案以减少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同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初始剂量不低于每日两次,每次300mg,每2-3天增加100mg/次(每日两次),滴定结束后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两次,每次600mg。
孕妇:不推荐使用口服溶液,因其含乙醇成分。
儿科患者剂量推荐
利托那韦需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1个月以上儿科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350-400mg/m²,随餐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两次,每次600mg。
剂量滴定方案:初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250mg/m²,每2-3天增加50mg/m²/次(每日两次);若患者无法耐受每日两次400mg/m²的剂量,可采用可耐受的最高剂量维持治疗,或考虑替代治疗方案。
具体您可以阅读利托那韦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利托那韦(Ritonavir)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常见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上下腹痛、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等。
神经系统异常:感觉异常、味觉障碍、头晕、周围神经病变等。
其他:疲劳/乏力、皮疹、瘙痒、潮红/发热感、咳嗽、口咽疼痛等。
具体您可以阅读利托那韦完整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利托那韦(Ritonavir)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相关风险:利托那韦与CYP3A代谢药物联用可能增加其浓度,导致不良反应,需评估合并用药并监测。
早产儿毒性风险:利托那韦口服溶液含乙醇和丙二醇,早产儿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应避免用于出生即刻的早产儿,并严格监测。
肝毒性监测:治疗前后需监测肝功能,特别是有乙肝、丙肝或肝酶异常患者,前三个月加强监测,症状出现时及时评估。
胰腺炎监测:若出现疑似胰腺炎症状或脂肪酶、淀粉酶升高,需暂停治疗并诊断,确诊后停药。
过敏反应处理:用药期间如出现皮疹或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或停药并紧急干预。
心脏传导异常监测:心脏病患者慎用利托那韦,与其他延长PR间期药物联用时需谨慎,必要时监测心电图。
脂质代谢异常监测:定期监测血脂,根据结果进行临床干预,并注意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联用的禁忌和调整。
血糖监测:用药期间需监控血糖,糖尿病患者特别注意,症状出现时调整降糖方案。
免疫重建综合征管理:治疗初期出现新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表现时,需评估并给予相应治疗。
实验室检查:定期监测triglycerides、胆固醇、AST、ALT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口服溶液含有较高比例的乙醇和丙二醇,不推荐孕妇使用。尽管利托那韦相关的出生缺陷率与普通人群相似,但数据有限,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母婴健康状况。
【哺乳期女性】由于存在通过母乳传播HIV的风险以及利托那韦能分泌到母乳中,哺乳期女性应避免使用该药物,建议采取替代喂养方式以防止婴儿感染HIV或其他不良反应。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女性使用利托那韦可能降低避孕药效果,需采用额外或替代避孕方法。对于男性,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其生育能力受影响,但仍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儿童使用】适用于1个月以上的儿童,剂量依据体表面积计算,最大不超过每日两次600mg。新生儿若月经龄未达到44周不应使用口服溶液;儿科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呕吐、腹泻等,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
【老年人使用】由于缺乏足够关于65岁以上患者的临床数据,老年人使用时应从低剂量开始并严密监控,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心肝肾功能减退及其他疾病的影响。
【肾功能损害】利托那韦主要不经肾脏清除,因此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于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仍需密切观察全身状态变化。
【肝功能损害】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加强监测,而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因缺乏相关数据支持,通常不建议使用。
禁忌症
1.对利托那韦或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如曾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
2.禁止与高度依赖CYP3A代谢且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导致严重或危及生命反应的药物联用。
3.禁止与强效CYP3A诱导剂联用,因可能显著降低利托那韦血药浓度,导致病毒学应答丧失及潜在耐药性,包括:抗癌药(阿帕鲁胺)、草药制剂(圣约翰草)。
药物相互作用
利托那韦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主要抑制CYP3A,升高经此酶代谢的药物浓度,治疗窗窄的药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需调整剂量或避免合用。
轻度抑制CYP2D6,可能使相关药物浓度最高升至2倍,需考虑减量。
可诱导CYP3A、CYP1A2、CYP2C9、CYP2C19、CYP2B6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降低这些酶底物的药物浓度,需评估疗效并调整剂量。
重要药物相互作用
蛋白酶抑制剂(如阿扎那韦、沙奎那韦等):合用时常需减少利托那韦剂量;沙奎那韦+利托那韦+利福平有严重肝毒性风险,禁用。
地拉韦定(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升高利托那韦浓度,安全有效剂量尚不明确。
马拉维若(CCR5拮抗剂):利托那韦会升高其浓度,需按说明书调整剂量。
拉替拉韦(整合酶抑制剂):利托那韦可能降低其浓度;每日两次超过100mg时影响尚不清楚。
药物过量
症状:人体急性过量经验有限,有患者每日服用1500mg,持续2天,出现感觉异常,减量后缓解;上市后有过量导致肾功能衰竭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报告。
措施:过量无特效解毒剂,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临床状态)、洗胃(清除未吸收药物,注意保持气道通畅)、活性炭吸附,透析可清除乙醇和丙二醇,但对利托那韦清除效果有限。
药代动力学
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尚未明确,口服溶液600mg空腹状态下达峰时间约2小时,非空腹状态下约4小时。
分布:稳态分布容积(Vβ/F)为0.41±0.25L/kg;红细胞/血浆比值为0.14;血浆蛋白结合率98%-99%,主要结合于人血清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浓度范围0.01-30µg/mL)。
代谢:主要经肝脏CYP3A代谢,CYP2D6也参与部分代谢(生成主要代谢产物M-2,具有抗病毒活性,但血浆浓度较低)。
排泄:消除半衰期为3-5小时;多次给药后,利托那韦蓄积程度低于单次给药预测值,可能与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清除增加有关。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生产厂家
美国艾伯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