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格雷是一种口服血小板减少剂,属于磷酸二酯酶3(PDE3)抑制剂。其通过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血小板成熟细胞的凋亡,降低骨髓增殖性肿瘤继发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并缓解相关症状(如血栓出血事件)。
阿那格雷需结合临床监测调整剂量,以实现血小板计数的持续控制。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阿那格雷
商品名称:AGRYLIN®
其他名称:盐酸阿那格雷、安归宁、Anagrelide、Xagrid
适应靶点
磷酸二酯酶3(PDE3)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的血小板增多症,以降低血小板计数、血栓形成风险及相关症状。
适应人群:成人及7岁及以上儿科患者。
规格与性状
剂型:胶囊
规格:0.5mg(以阿那格雷计,相当于0.61mg盐酸阿那格雷USP)
性状:白色不透明胶囊,印有黑色“063”字样。
主要成分
每粒胶囊含0.5mg阿那格雷(活性成分)
用法用量
1、起始剂量
成人起始剂量:0.5mg每日4次,或1mg每日2次。
儿科起始剂量:0.5mg每日1次。
2、剂量调整
起始剂量维持至少1周,根据血小板计数(目标范围150,000-400,000/µL)调整,每周增量≤0.5mg/天,最大剂量≤10mg/天,单次剂量≤2.5mg。
3、特殊人群
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7-9):起始剂量0.5mg/天,增量需谨慎。
严重肝功能损害:禁用。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5%)
头痛(44%)、心悸(26%)、腹泻(26%)、乏力(23%)、水肿(21%)、恶心(17%)、腹痛(16%)、头晕(15%)。
2、严重不良反应
QT间期延长、室性心动过速、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疾病、出血事件。
3、儿科患者
发热、鼻出血、头痛、疲劳。
注意事项
心血管毒性:治疗前需心电图检查,监测QT间期及心率;禁用于QT间期延长风险患者。
肺动脉高压:评估潜在心肺疾病,出现症状需停药。
出血风险:避免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药物,密切监测出血体征。
肺部毒性:如出现呼吸困难或肺部浸润,立即停药并评估。
肝功能监测: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需减量并密切监测。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动物研究显示胎儿毒性(高剂量),需权衡风险与获益。
哺乳期:禁用,停药后一周内避免哺乳。
儿童:≥7岁可用,不良反应与成人相似。
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但需警惕个体敏感性。
肝功能损害:中度损害需减量,重度损害禁用阿那格雷。
禁忌症
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先天性或获得性QT间期延长、联用QT延长药物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PDE3抑制剂(如西洛他唑):加剧心血管毒性,避免联用。
阿司匹林/抗凝药:增加出血风险,需谨慎评估。
CYP1A2抑制剂(如氟伏沙明):增加阿那格雷暴露量,需监测并调整剂量。
药物过量
症状: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血小板减少症。
处理:停药,监测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70%,达峰时间约1小时;食物降低峰浓度14%,但增加AUC 20%。
代谢:主要经CYP1A2代谢为活性产物3-羟基阿那格雷,半衰期1.5小时(母药)及2.5小时(代谢物)。
排泄:尿液中仅少量原型排出(<1%)。
特殊人群:儿童Cmax及AUC较成人高。肝功能损害者,中度损害者暴露量增加8倍。
贮存方法
建议参照常规胶囊制剂保存(避光、阴凉干燥处,25℃以下)。
研发公司
武田制药(Takeda Pharmaceu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