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纳替尼(Ponatinib)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靶向抑制BCR-ABL融合蛋白(包括T315I突变型)及其他多种激酶(如VEGFR、PDGFR、FGFR等)的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普纳替尼、Ponatinib
商品名称:Iclusig
适应靶点
BCR-ABL(包括T315I突变)、VEGFR、PDGFR、FGFR、EPH受体、SRC家族激酶、KIT、RET、TIE2、FLT3等。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1、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
联合化疗用于新诊断的Ph+ALL成人患者(基于微小残留病阴性完全缓解的加速批准)。
单药治疗无法使用其他激酶抑制剂或T315I突变阳性的Ph+ALL成人患者。
2、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慢性期(CP)CML:对至少两种既往激酶抑制剂耐药或不耐受的成人患者。
加速期(AP)或急变期(BP)CML:无法使用其他激酶抑制剂的成人患者。
T315I突变阳性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CML成人患者。
3、限制使用
不推荐用于新诊断的慢性期CML。
规格与性状
规格
15mg*60片/盒;45mg*30片/盒;
性状
15mg圆形,白色双凸薄膜衣片,一面刻有“A5”,另一面空白。
45mg圆形,白色双凸薄膜衣片,一面刻有“AP4”,另一面空白。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普纳替尼盐酸盐;
辅料:乳糖一水合物、微晶纤维素、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新诊断Ph+ALL(联合化疗):起始剂量30mg口服每日1次,诱导治疗达到MRD阴性完全缓解后减至15mg每日1次。
Ph+ALL单药治疗:起始剂量45mg口服每日1次。
慢性期CML:起始剂量45mg口服每日1次,达到≤1%BCR:ABL1后减至15mg每日1次。
加速期或急变期CML:起始剂量45mg口服每日1次。
2、剂量调整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剂量(如动脉闭塞事件、肝毒性、胰腺炎等),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动脉闭塞事件:根据分级暂停或永久停药。
肝毒性:AST/ALT>3倍正常上限时暂停并减量。
胰腺炎:根据症状和血清脂肪酶水平调整剂量。
具体您可以阅读普纳替尼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普纳替尼(Ponatinib)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20%)
单药治疗
皮疹、关节痛、腹痛、头痛、便秘、皮肤干燥、高血压、疲劳、水肿、发热、恶心、胰腺炎/脂肪酶升高、出血、贫血、肝功能障碍。
联合化疗
肝功能障碍、关节痛、皮疹、头痛、发热、腹痛、便秘、疲劳、恶心、口腔黏膜炎、高血压、胰腺炎/脂肪酶升高、周围神经病变、出血、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水肿、呕吐、感觉异常、心律失常。
严重不良反应
动脉/静脉血栓事件、心力衰竭、肝毒性、高血压、胰腺炎、神经病变、眼部毒性、出血、骨髓抑制等。
使用普纳替尼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用药者应做好自我监测,了解药品详细信息。推荐文章:普纳替尼(Ponatinib)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动脉闭塞事件
监测心血管症状,必要时中断或停药。
肝毒性
定期检测肝功能,出现异常时调整剂量。
高血压
治疗期间监测血压,控制不佳时暂停用药。
胰腺炎
定期检测血清脂肪酶,伴腹痛时评估胰腺炎。
胚胎-胎儿毒性
育龄女性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普钠替尼可致胎儿伤害(基于动物实验及作用机制),动物实验显示其在低于人类推荐剂量暴露时可引起胚胎-胎儿毒性(如吸收增加、骨骼异常、体重降低)。治疗前需确认有生殖潜力女性的妊娠状态;告知孕妇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建议妊娠期间避免使用,仅在获益远大于风险时权衡使用。
【哺乳期女性】尚无数据明确普钠替尼是否分泌至人乳汁,但其可能对哺乳期婴儿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建议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避免哺乳。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需在治疗前确认妊娠状态;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周需使用有效避孕措施;基于动物实验,普钠替尼可能损害女性生育力,可逆性尚未明确。动物实验显示普钠替尼可能影响男性生殖系统(如猴睾丸上皮变性),但对人类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尚未明确,建议有生育需求的男性咨询医生。
【儿童使用】儿童患者中普钠替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不推荐儿童使用。
【老年人使用】65岁及以上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动脉闭塞事件、血小板减少、外周水肿、脂肪酶升高、呼吸困难、乏力、肌肉痉挛、食欲下降等;部分老年患者疗效可能降低(如CP-CML患者的分子学应答率较低)。剂量选择需谨慎,充分考虑患者的肝、肾、心功能状态及合并疾病、合并用药情况,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肾功能损害】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谨慎使用,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PughA、B、C级)的普钠替尼暴露量无显著升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如胃肠道反应、胰腺炎)。单药治疗患者(CP-CML、AP/BP-CML、Ph+ALL)需将起始剂量从45mg降至30mg;新诊断Ph+ALL的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A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或重度(Child-PughB、C级)患者需密切监测。
禁忌症
说明书无明确禁忌症。
药物相互作用
强效CYP3A抑制剂
合用会升高普钠替尼的血浆浓度,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应避免合用;若无法避免,需遵医嘱降低普钠替尼剂量;常见强效CYP3A抑制剂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利托那韦、克拉霉素等。
强效CYP3A诱导剂
合用会降低普钠替尼的血浆浓度,可能导致疗效下降,应避免合用;若无法避免,需密切监测患者疗效,优先选择无或弱CYP3A诱导作用的药物;常见强效CYP3A诱导剂包括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圣约翰草等。
药物过量
症状:QT间期延长、肺炎、心房颤动等。
处理:停药并给予支持治疗。
药代动力学
吸收:达峰时间约6小时,食物不影响生物利用度。
代谢:主要通过CYP3A4代谢。
消除:半衰期约24小时,87%经粪便排泄。
贮存方法
普钠替尼片剂应储存于 20℃-25℃(68℉-77℉)室温环境下,允许短期暴露于 15℃-30℃(59℉-86℉)环境;需密封保存于原包装中,避免受潮;放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研发公司
日本武田制药(Tak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