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药物氯苯二氯乙烷是唯一被批准用于晚期肾上腺皮质癌辅助治疗的药物。尽管如此,其疗效仍未得到随机研究的证明,缺乏循证依据,而其他抗肿瘤药物用于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效果就更加缺乏经验和依据。2003年,在肾上腺皮质癌国际共识会议上,欧洲12个国家的40家中心开展的15个III期临床随机研究组成了全世界第一个国际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肾上腺皮质癌的随机治疗研究简称FIRM-ACT研究,选择了上述两种联合化疗方案来比较其对肾上腺皮质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目标是制定出晚期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标准。
氯苯二氯乙烷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眩晕、嗜睡、皮肤出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副作用:头痛、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抑郁、神志不清、肌肉震颤、出血性膀胱炎等。如果肾上腺间皮癌患者在氯苯二氯乙烷的用药期间出现了上述的不良反应,患者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处理,如果有必要,需要跟医生联系进行剂量的调整或者是停药处理,不过前提是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用药指导下进行,如果患者自己擅自更改用药剂量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氯苯二氯乙烷的作用效果
2004年6月-2009年10月间,304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随机入组,分别接受EDP–氯苯二氯乙烷和STZ–氯苯二氯乙烷方案联合化疗。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则改为接受另一种联合化疗方案进行二线替代治疗,即:本来采用EDP-氯苯二氯乙烷方案的患者,改用STZ-氯苯二氯乙烷方案;反之亦然。观察终点为总体生存率,次要观察终点为癌症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应答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作为一线化疗方案,EDP-氯苯二氯乙烷组的应答率显着优于STZ-氯苯二氯乙烷组(23.2% vs 9.2%,P<0.001);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5.0m vs 2.1m);但两组患者的平均总体生存时间无显着差异。亚组分析显示:185例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方案,其中改为EDP-氯苯二氯乙烷方案的患者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5.6m vs 2.2m);而在没有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中,EDP-氯苯二氯乙烷组的总体生存时间更长。安全性方面,各亚组间严重不尽管总体生存率和安全性相当,但与STZ–氯苯二氯乙烷相比,EDP-氯苯二氯乙烷方案的应答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示出优势,更值得在临床上作为肾上腺皮质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推荐。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