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已证实,内皮素途径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通过阻断ETA、ETB受体,防止甚至逆转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室肥厚,降低右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运动耐量。
从1993年首次研发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至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循证医学最为充分。2002年Rubin等人报道了BREATHE-1研究结果,共入选213例WHO功能Ⅲ级或Ⅳ级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硬皮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分别给予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和安慰剂治疗。研究16周时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组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36米,而安慰剂组平均下降8米;研究28周时发现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组的临床恶化时间显著迟于安慰剂组。2005年McLaughlin对169例以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3年以上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访发现,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和89%,而根据NIH生存率计算公式预测的生存率仅为69%和57%。该项研究表明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是一种经循证医学证实能改善长期预后的药物。2006年Galiè等人公布了BREATHE-5研究结果,共入选44例WHO心功能Ⅲ级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与安慰剂组比较,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组肺血管阻力下降472.0 dyn · s · cm-5,平均右房压下降5.5 mm Hg,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53.1米。该研究表明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可持续改善艾森曼格综合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症的新型有效药物。2003年Barst等人将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应用于儿童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BREATHE-3研究)。19例儿童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12周后结果显示,平均肺动脉压下降8.0 mmHg,肺血管阻力下降300 dyn · s · cm-5,各组患者的耐受性均良好。该研究首次证实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在儿童肺动脉高压与成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相似,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安全应用于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2005年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治疗无法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的单中心、开放研究结果陆续报道,研究显示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治疗3-6个月后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血清标记物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得到改善。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可明显改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生存率。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0年1月15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