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丙肝几个主要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丙肝的临床表现:
一般来讲,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是持续的、隐匿的、不可逆转的,超过80%的感染者将发展成慢性肝炎,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肝炎。
有报告指出,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至150天,其症状是疲劳、出现黄疸,有10%~20%的患者可能在感染丙型肝炎20年左右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生肝硬化,每年有3%~10%的人将转为致命肝癌。 丙肝引起的肝硬化相关性死亡事肝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病因之一。
虽然丙肝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但丙肝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更多丙肝药物(索非布韦、达卡他韦、吉二代和吉三代)信息,欢迎咨询医伴旅。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