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又称乙酰偶氮胺,是一种异环式磺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患者在在用药治疗期间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特殊用药人群、不良反应、药物过量、用法用量等内容。
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是1950年由Willer等合成的一种异环式磺胺药物,曾一度用于心源性水肿和青光眼的辅助治疗。
近来的研究发现,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对人体红细胞、胃粘膜、肾实质、胰腺、中枢神经等众多组织细胞的碳酸酐酶有广谱抑制作用,使细胞内生化反应之CO2+H2O(?)H++HCO3-顺向途径受阻,从而纠正诸多病理状态的生化代谢紊乱,由此崛起了一系列临床新用途。
1、阿司匹林:
乙酰唑胺片会影响苯妥英的代谢,使其体内苯妥英浓度升高。这可能会使某些长期使用苯妥英的病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升高或升高。对于需要长期伴治的病人,推荐谨慎使用。
2、扑米酮:
乙酰唑胺可以通过降低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降低抗癫痫的效。
3、碳酸酐酶抑制剂:
不推荐合用,因为乙酰唑胺片和其它碳酸酐酶抑制剂有累积作用。
4、叶酸拮抗剂:
乙酰唑胺片可能增加其他叶酸拮抗剂的作用。
5、抗糖尿病药物:
乙酰唑胺片可能影响血糖水平,因此正在进行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应慎用。
6、安非他明:
乙酰唑胺可以减少安非他明在尿液中的排出量,延长其作用的时间和强度。
1、妊娠:
乙酰唑胺片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妊娠妇女不可使用,除非潜在获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
2、哺乳期女性:
因为乙酰唑胺片在母乳喂养时会引起婴儿出现副作用,因此不建议哺乳期妇女使用。
3、儿童用药:
尚未确定乙酰唑胺片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不建议儿童使用。
4、老年患者用药:
代谢性酸毒症可以在老年患者中出现,而且是严重的。因此老年患者应在医生的评估下谨慎使用。
为了监测所有磺胺类药物常见的血液学反应,建议在开始乙酰唑胺片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定期获得患者的基线CBC和血小板计数。如果发生显著变化,早期停药和制定适当的治疗非常重要,建议定期监测血清电解质。
乙酰唑胺片可能发生所有磺胺类衍生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结晶尿、肾结石、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发热、皮疹(包括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建议谨慎早期发现此类反应,应停药并进行适当治疗。
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的剂量范围为每天250-4000mg,每6-12小时一次。尽管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的药理作用持续更长时间,但其血浆半衰期为4-8小时。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与蛋白质高度结合,主要由肾脏清除,因此如果肌酐清除率低于50毫升/分钟,给药频率不应超过每12小时一次。
1、乙酰唑胺片:建议储存于20°C-25°C(68°F-77°F)的环境中。
2、乙酰唑胺静脉注射剂:无菌静脉注射(冻干)粉末,建议储存于20°C-25°C(68°F-77°F)的环境中。
建议患者那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药物过量的情况。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治疗慢性高原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初步检索获得文献301篇,经过EndNote软件去除重复文献113篇,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61篇,经过阅读全文、剔除数据不全文献,最终纳入4篇文献(英文4篇,中文0篇),纳入的总样本数147例,其中实验组82例,对照组65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 250mg治疗慢性高原病,可以降低HCT、降低PCO2、升高PO2,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低CMS评分,但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250mg与500mg治疗慢性高原病均可提升PO2、降低PCO2,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治疗慢性高原病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250mg治疗慢性高原病能降低红细胞数量,提高氧合,疗效明显。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250mg与500mg治疗慢性高原病,疗效无差异。
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治疗慢性高原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1、过敏患者:
对乙酰唑胺片中任一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2、青光眼:
慢性非充血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禁用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以免掩盖病情。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禁用,以免引起肝性脑病。
4、其他禁忌症:
存在肾上腺衰竭和高氯性酸中毒、显著肾脏和肝脏疾病或功能障碍、血清钠和/或钾水平降低情况的患者禁用。
以上乙酰唑胺片(Acetazolamide)的注意事项,建议患者用药时严格遵医嘱,若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等异常情况,可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处理。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