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根据在线发表在《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于年龄较大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如吉二代Sofosbuvir/Ledipasvir)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的Chiara Mazzarelli博士等对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的65岁及以上HCV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年龄65岁至74岁(88人);年龄75岁及以上(25人)。
研究人员发现,在65至74岁和75岁及以上患者组中,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丙肝治愈率的替代指标)分别为97.7%和95.8%。75岁及以上患者组中,发生以下事件的可能性增加:治疗慢性病每天服用超过两种药物(84%vs 62%),存在临床显著药物相互作用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开始前需要停用或调整药物剂量(80%vs 36%)。对于75岁及以上患者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AE)(50%vs 26%)和继发于使用利巴韦林的贫血症(60%vs 20%)发生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作者总结道:“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对老年HCV患者非常有效,但7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更有可能存在临床显著药物相互作用,更有可能发生包括利巴韦林诱导的贫血等不良事件。”
干扰素/利巴韦林组合方案组合方案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等类患者,继发不良反应较多。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以及肾病患者中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定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晚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将有助于患者选择获益最多的治疗方案,并减少失代偿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与直接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较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贫血。索非布韦/利巴韦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而索非布韦/达卡他韦(Sofosbuvir/Daclatasvir)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