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靶向抑制BCR-ABL蛋白激酶的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费城染色体阳性(Ph+)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包括与ABL激酶结构域结合,稳定其非活性构象,并对多种伊马替尼耐药突变有效。
药品称呼
通用名:尼洛替尼、Nilotinib
商品名:达希纳、Tasigna
适应靶点
BCR-ABL激酶(包括伊马替尼耐药突变体)
PD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c-KIT(干细胞因子受体)
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DDR1(盘状结构域受体1)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新诊断的成人Ph+慢性期CML(CML-CP)
对既往治疗(含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成人Ph+CML-CP及加速期CML(CML-AP)
注:1岁以下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规格与性状
规格
150mg*28粒/盒;200mg*28粒/盒;200mg*112粒/盒;200mg*120粒/盒;
性状
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至黄色粉末 。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尼洛替尼酒石酸盐。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新诊断Ph+CML-CP:142mg口服,每日2次(间隔约12小时)。
耐药/不耐受Ph+CML-CP或CML-AP:190mg口服,每日2次。
2、关键注意事项
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咀嚼或碾碎。
空腹或餐后服用均可,但需避免葡萄柚及其制品(可能增加血药浓度)。
漏服时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时间服用下一剂。
3、剂量调整
QT间期延长:QTc>480msec时暂停给药,纠正电解质后恢复或减量。
骨髓抑制:ANC<1×10⁹/L或血小板<50×10⁹/L时暂停,恢复后减量至190mg每日1次。
肝功能不全:轻中度者减量起始,重度者需谨慎调整(如新诊断患者减至95mg每日2次)。
不良反应
常见非血液学反应(≥20%)
恶心、皮疹、头痛、疲劳、瘙痒、呕吐、腹泻、咳嗽、便秘、关节痛、鼻咽炎、发热、盗汗。
血液学毒性
血小板减少(18%)、中性粒细胞减少(15%)、贫血(8%)。
严重不良反应
QT间期延长及猝死(0.3%病例)
心血管事件(如动脉闭塞、心绞痛)
胰腺炎(血清脂肪酶升高)
肝毒性(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
注意事项
心电图监测:基线、用药7天后及定期复查QTc。
电解质管理:用药前及期间需纠正低钾、低镁血症。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联用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或诱导剂(如利福平)。
妊娠风险:可能致胎儿harm,育龄女性需采取避孕措施至末次给药后14天。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定期监测身高及骨龄。
老年人(≥65岁):无需调整剂量,但心血管风险较高。
肝功能不全:需减量并密切监测QT间期。
哺乳期:停药至末次给药后14天。
禁忌症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患者
长QT综合征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强效CYP3A4抑制剂(如克拉霉素)
增加尼洛替尼暴露,需避免或减量。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降低尼洛替尼吸收,建议改用H₂受体拮抗剂或间隔服用抗酸剂。
药物过量
症状:呕吐、嗜睡、中性粒细胞减少。处理:支持治疗,密切监测心电图及血常规。
药代动力学
达峰时间:约2.7小时(空腹)。
蛋白结合率:98%。
半衰期:约14小时。
代谢:主要通过CYP3A4氧化。
排泄:93%经粪便排出(原形药物占69%)。
贮存方法
20°C–25°C(68°F–77°F)保存,允许短期暴露于15°C–30°C
研发公司
瑞士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