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西罗莫司与标准α-干扰素(IFNα)相比较,两者治疗肾细胞癌疗效相当,各有益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病情的药物治疗。
在一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中,接受每周一次静脉输注替西罗莫司25mg的晚期肾细胞癌和预后不良患者,与接受标准α-干扰素(IFNα)治疗(每周3次皮下注射3-18MU)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生存益处。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对7.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对3.1个月。
接受替西罗莫司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8.6%,而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8%。与接受IFNα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替西罗莫司单药治疗的患者经历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明显较少,并且因不良事件退出治疗的人数也较少。
西罗莫司的衍生物坦西罗莫司显示出有效的抗肿瘤特性。替西罗莫司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是一种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癌靶向治疗药物。
原型mTOR抑制剂口服雷帕霉素溶解性差,并经历大量首过代谢,导致吸收和暴露量低且可能变化。对于一些肿瘤,通过静脉(IV)给药使生物利用度和剂量强度最大化可以提供最佳的临床益处。
替西罗莫司是雷帕霉素的一种酯类似物,保留了其潜在的内在mTOR抑制活性,同时表现出更好的IV制剂溶解性。在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中,替西罗莫司以每周一次的30-60分钟静脉输注给药,固定剂量为25mg,可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一项研究观察了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α-IFN)的治疗效果。方法肾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肾癌切除术后应用α-IFN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肾癌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2组早期(Robson分期Ⅰ~Ⅱ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晚期(Ⅲ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晚期(Ⅲ期)肾癌切除术后应用α-IFN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长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Bukowski RM. Temsirolimus: a safety and
efficacy review. Expert Opin Drug Saf. 2012 Sep;11(5):861-79. doi:
10.1517/14740338.2012.713344. Epub 2012 Aug 6. PMID: 22861825.
相关热文推荐:司美替尼治疗什么病最好?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