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西莫司和依维莫司不一样,两者虽然都能治疗肾细胞癌,但治疗范围、治疗人群、副作用、治疗效果等有所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药物。
坦西莫司和依维莫司都是西罗莫司的衍生物,但两者的适应症有所不同。坦西莫司用于治疗肾细胞癌(RCC)。而依维莫司的适应症比较多,具体如下:
1、肾细胞癌:依维莫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晚期肾细胞癌。
2、胰腺癌等:依维莫司还用于治疗某种已经接受过至少一种其他药物依维莫司(Afinitor)还用于治疗癌症类型的胰腺癌、黑色素、肠癌或肺癌,这些治疗癌症已经扩散或进展而无法通过手术治疗。
3、其他疾病:依维莫司还用于治疗结节性淋巴瘤患者的肾肿瘤。依维莫司还用于治疗重症TSC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依维莫司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可预防某些接受肾移植的干细胞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1、坦西莫司:在一项国际三组III期研究中,对626名未经治疗的预后不良患者进行了坦西莫司、干扰素-α以及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的比较。与干扰素-α组(7.3个月)和联合组(8.4个月)相比,坦西莫司组(10.9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显着改善。
2、依维莫司:通过抑制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依维莫司能够限制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阻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维莫司还能够影响细胞周期,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坦西莫司的不良反应有输注反应、疲劳、皮疹、粘膜炎、血红蛋白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甘油三酯增加、血糖升高、磷减少等。
依维莫司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便秘、口干、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鼻血、皮肤干燥、粉刺、指甲问题、脱发、关节疼痛、焦虑等。
坦西莫司为静脉输注给药,而依维莫司为口服给药。
1、坦西莫司:干扰素α广泛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但疗效和耐受性有限。坦西莫司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激酶靶标的特异性抑制剂,可能使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受益。
方法:在这项多中心、3期试验中,随机分配626名先前未经治疗、预后不良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每周接受25毫克坦西莫司静脉注射,皮下注射300万单位干扰素α(增加至1800万单位)每周3次,或每周3次15mg坦西莫司加600万单位干扰素α的联合治疗。主要终点是坦西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与干扰素组比较的总生存期。
结果:单独接受坦西莫司治疗的患者比单独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联合治疗组的总生存率与干扰素组没有显着差异。干扰素组、坦西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3、10.9和8.4个月。
结论:与干扰素α相比,坦西莫司改善了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不良预后患者的总生存期。
2、依维莫司:根据一项III期关键试验的结果,依维莫司被批准用于晚期RCC患者的二线和三线治疗,该试验证明在先前的治疗失败后,与安慰剂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2个月。其中至少一种是抗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该药物在一线环境中的作用已在II期试验中进行了研究,即使与贝伐单抗联合使用,也没有显着的临床益处。
依维莫司在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活性得到了两项随机II期试验的支持,这些试验证实了依维莫司在二线环境中的益处,但在一线条件下没有。最近,两项随机III期试验证明,与TKI卡博替尼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相比,依维莫司在二线治疗中的效果较差。
此外,最近的一项II期研究表明,与单药依维莫司相比,二线联合治疗依维莫司加乐伐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根据临床前数据,mTOR级联的主要下游效应子S6RP及其磷酸化形式可能是依维莫司反应的良好预测生物标志物。该药物的安全性良好,与二线索拉非尼或阿西替尼相比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且未发现对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着影响。
结论:依维莫司仍然代表了对先前VEGFR-TKI治疗线进展的RCC的当前治疗标准。
坦西莫司和依维莫司是两种不同的药物,虽然都能用于肾细胞癌的治疗,但两者在用法、疗效、副作用、用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切勿盲目用药。
相关热文推荐: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副作用?
1、Negrier S、Escudier B、Lasset C 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重组人干扰素 α-2a 或两者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998;338:1272 - 1278
2、Escudier B、Porta C、Schmidinger M 等人。肾细胞癌:ESMO 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安·安科尔. 2014年;25(补编 3):iii49–iii56。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