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奇替尼与舒沃替尼均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两者疗效相似,临床不存在哪个更好的说法。建议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
1、波奇替尼:波奇替尼是一种强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携带HER2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波奇替尼具有抗HER1、HER2和HER4突变的活性,它建立在苯胺基喹唑啉支架上,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neu和Her 4 ,并与其靶标共价结合。
2、舒沃替尼:是一种口服、强效、不可逆和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表皮生长因子20蛋白和其他突变的活性。在细胞系和异种移植模型中,舒沃替尼均显示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目的: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基因(ERBB2或HER2)外显子20的插入突变在2%-5%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s)中发生,并作为致癌驱动因素发挥作用。波奇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既往接受过HER2外显子20插入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患者中进行了评估。
方法:ZENITH20是一项多中心、多短时、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评估了波奇替尼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在队列2中,患者每天接受一次波奇替尼(16mg)。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RECIST v 1.1);次要结果指标是疾病控制率、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在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中位既往接受了两种治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9.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7.8%;90名患者中有25名达到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为70.0%。大多数患者(74%)肿瘤缩小(中位缩小2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1个月。
无论既往治疗的品系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存在以及HER2突变的类型如何,都可以看到临床获益。
结论:波奇替尼在既往接受过HER2外显子20插入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背景:舒沃替尼是一种口服、不可逆和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如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重度预处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期研究所示。一项研究评估了舒沃替尼对经铂类药物预处理的EGFR外显子20基因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抗肿瘤疗效。
方法:WU-KONG6是一项在中国37个医疗中心进行的单组、开放标签、多中心2期单药治疗试验。招募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年患者,其肿瘤组织携带EGFR外显子20ins突变。所有患者之前都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包含铂类化疗。主要终点是由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ORR定义为在疾病进展或开始任何新的抗癌疗法之前,经两次间隔至少4周的单独评估确认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患者百分比。入选患者每天接受一次300mg的舒沃替尼治疗,直到符合方案规定的停药标准。
研究结果:2021年7月19日至2022年5月6日期间,共有104名患者入组。在数据截止时,对最后一名入组患者进行了约6个月的随访。在97名可进行疗效分析评估的患者中,59名患者实现了肿瘤缓解,确认的ORR为61%,所有肿瘤反应均为部分反应。观察到的肿瘤反应与年龄、性别、吸烟史、EGFR外显子20ins亚型、基线时的脑转移、既往治疗线和肿瘤免疫治疗史无关。
总结:在这项2期研究中,舒沃替尼在经EGFR外显子20ins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预处理的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1、作用机制:波奇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的泛HER2抑制剂,波齐替尼的小尺寸和灵活的结构使其能够进入受限的结合位点,克服空间位阻,并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抑制可阻止细胞增殖的下游效应,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而舒沃替尼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抑制带有特定突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激酶活性,阻止受体的自身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传导路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2、不良反应:波奇替尼的常见不良为腹泻、口腔炎、瘙痒、甲沟炎、粘膜炎症、皮疹、食欲下降、低钾血症和痤疮性皮炎。舒沃替尼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口腔溃疡。
波奇替尼与舒沃替尼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但是两者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均可,不存在哪个更好的说法,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用药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
相关热文推荐:特泊替尼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如何?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参考FDA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