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普拉珠单抗(Cablivi)是一种针对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的创新药物,通过靶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发挥独特治疗作用。了解其明确的适应症范围、深入认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掌握用药禁忌,对临床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卡普拉珠单抗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范围,主要针对特定类型的血栓性微血管病。
卡普拉珠单抗获批与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疗法联合,用于成人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的治疗。aTTP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aTTP由ADAMTS13酶活性严重缺乏引起,导致超大vWF多聚体蓄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卡普拉珠单抗通过靶向vWF发挥作用,填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
药物适用于aTTP急性发作期治疗,可显著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对于复发预防的价值仍在探索中,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
明确卡普拉珠单抗的适应症范围,有助于临床精准选择治疗对象,优化治疗效果。
卡普拉珠单抗通过独特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
作为人源化抗vWF纳米抗体,卡普拉珠单抗特异性结合vWF A1结构域,阻断其与血小板GP1b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减少微血栓形成。
研究显示,联合标准治疗可使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aTTP相关死亡率降低,大部分患者治疗7天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相比传统治疗,能更快控制微血栓形成,减少终末器官损伤风险,皮下给药方式提高了用药便利性。
卡普拉珠单抗的创新作用机制为aTTP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卡普拉珠单抗可能带来严重风险,需要严格规避。
对卡普拉珠单抗或任何辅料成分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过敏反应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速发型超敏反应。
活动性大出血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可能需调整剂量,目前相关数据有限。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安全性尚未确立,仅在潜在获益大于风险时考虑。18岁以下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10月30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7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