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替沙韦(Fostemsavir)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gp120定向附着抑制剂,需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用药。
(1)、恶心:发生率≥10%,是福替沙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2)、其他症状:腹泻(4%)、呕吐(2%)、腹痛(3%)、消化不良(3%)。
(1)、疲劳:发生率约3%,常伴有虚弱感。
(2)、头痛:发生率约4%。
皮疹:发生率约3%,主要表现为斑丘疹、瘙痒性皮疹和过敏性皮炎。
(1)、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不足、异常梦境等,发生率约3%。
(2)、嗜睡:发生率约2%。
(3)、其他:头晕、味觉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罕见)。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1)、表现:在治疗初期,免疫系统恢复可能导致潜伏感染(如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肺孢子菌肺炎等)的炎症反应加重,甚至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格雷夫斯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2)、应对:患者需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感染类型给予相应抗感染或抗炎治疗。
(1)、风险:长期高剂量(每日2400mg两次)会显著延长QTc间期,而且还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如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2)、应对:有心脏病史、正在使用其他致QT延长药物的患者需慎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电图,若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1)、风险:合并乙型或丙型肝炎的患者更易出现ALT、AST升高,部分可能与乙肝再激活相关。
(2)、应对: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肝功能。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考虑调整抗肝炎治疗方案。
(1)、常见异常:肌酐升高(19%)、直接胆红素升高(7%)、血脂异常(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2)、应对:多数为无症状、一过性,但仍需定期监测。如肌酐升高需评估肾功能,血脂异常可考虑饮食调整或降脂治疗。
(1)、饮食调整: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少食多餐,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休息与水分补充:保证充足休息,适量饮水,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头痛。
(1)、恶心/呕吐:可考虑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
(2)、皮疹/瘙痒:外用激素药膏或口服抗组胺药物可能有效。若皮疹严重或持续,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调整用药方案。
(3)、肝功能异常:需根据具体原因给予保肝药物或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1)、定期随访: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2)、症状记录:患者应记录自身不适症状及其频率、严重程度,以便医生评估和处理。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2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