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喹咪唑酮的必需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通常会遇到以下一种或多种因素:年龄超过60岁;血小板计数超过1000×10 9 / L.;血栓形成史。根据2005年医学研究委员会的随机试验,羟基脲与阿司匹林的组合优于氯喹咪唑酮和阿司匹林的组合,用于初步管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该羟基脲手臂有可能性较低的骨髓纤维化,动脉血栓形成和出血,但它有稍高的速度静脉血栓形成。当羟基脲证明无效时,氯喹咪唑酮可能有用。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氯喹咪唑酮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1.氯喹咪唑酮治疗中约有25%的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头痛、低血压、腹泻、体液潴留、心悸、心律失常、咳嗽、恶心及呕吐等。但反应轻微,大多发生在早期且能自行缓解。约有10%的患者因氯喹咪唑酮严重副作用而停止治疗。
2.氯喹咪唑酮长期治疗有轻微短暂的贫血出现,偶有发生严重过敏性肺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道。氯喹咪唑酮产生抗凝作用需要的剂量比抗血小板时使用的剂量大约高10倍,因此,常规使用的抗血小板剂量对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没有影响。
氯喹咪唑酮作为一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增多,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 氯喹咪唑酮的效果是非常惊人的,它可以在一周内使84%的病人的血小板数量减少50%,并使与血小板增多而引起的相关症状消失。有效率达80%以上,无一同类药可以替代。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氯喹咪唑酮对人体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没有改变,从而杜绝同类药物所产生的最严重的副作用———白血病。所以在1997年被批准上市后,氯喹咪唑酮马上就成为各类血小板增多症的首选药物。
以上就是氯喹咪唑酮副作用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10月2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