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替尼(cabozantinib),代号XL184,是一个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84的靶点包括MET、VEGFR1 2 3、ROS1、RET、AXL、NTRK、KIT九大靶点。目前已获批甲状腺髓样癌和肾癌,而对于肺癌、肝癌、前列腺癌、多种癌症骨转移都有相关临床研究。
2011年5月,芝加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美国Michigan大学综合癌症中心泌尿科教授报道了卡博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这项临床试验纳入了17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试者已发生骨转移。研究团队发现,76%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在骨骼扫描时看到他们的肿瘤部分或全部萎缩,并且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已在骨外转移的区域内出现了肿瘤的退行。
一项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卡博替尼对13种肿瘤中的12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并且骨扫描结果显著改善。卡博替尼单药治疗12周后,肝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患者的疾病稳定率分别可达76%、71%和58%,黑色素瘤、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5%、45%和40%。在68例骨转移患者中,59例骨转移缩小或消除。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在内的患者,骨扫描显示转移病灶部分或完全消失,并且在治疗6周后即可得到改善。其中去势耐药性前列腺癌患者效果最为明显,86%的患者表现为完全或部分骨扫描缓解。与此同时,骨疼痛也得到缓解,镇痛药物需求减少,骨重吸收标志物水平下降,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持续增加。卡博替尼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事件为疲劳9%、手足综合征8%和高血压5%,不良事件停药率为12%。
2018年5月18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2018年度AACE大会上,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的Camilo Jimenez博士指出,刚刚结束的II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法采用手术切除方式治疗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可能有用武之地。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都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但是由于这类肿瘤没有典型的遗传组织学、分子标记物等特异诊断物质,诊断困难,因此往往待肿瘤发生转移时才被发现。该研究纳入了14例患者,7例患者存在嗜铬细胞瘤、7例患者有副神经节瘤,其中10例患者有可检测观察的转移病灶,除了仅局限于骨骼转移的患者之外,还有淋巴结、肝脏和肺部等处的转移。卡博替尼初始剂量为60mg/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减少至20或40mg/天。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10例有可观测病灶的患者中除1例外均获得部分或中等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1个月,范围为0.9-37个月,而接受卡博替尼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个月(范围为0.9-8个月)。在这些患者中出现比如手足综合征、味觉障碍、黏膜炎、疲劳、体重减轻、高血压和腹泻(1级或2级不良反应)等,有一例出现胰腺酶升高和直肠瘘(3级不良反应),没有观测到4级或5级不良事件发生。
相关热文推荐:2020年卡博替尼纳入医保价格/newsDetail/84187.html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