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尼达尼布(Nintedanib)相关药讯

尼达尼布中文版说明书
尼达尼布中文版说明书
尼达尼布中文版说明书 尼达尼布是一种小分子多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s)抑制剂,适用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 尼达尼布推荐剂量为每次150 mg,每日两次,给药间隔大约为12小时。本品应与食物同服,用水送服整粒胶囊。本品有苦味,不得咀嚼或碾碎服用。如果漏服了一个剂量的药物,应在下一计划服药时间继续服用推荐剂量的药物,不应补服漏服的剂量。不应超过推荐的每日最大剂量300mg。 尼达尼布剂量调整: 1、腹泻,恶心和/或呕吐 如果出现水合或止泻/止吐药物,症状持续,暂时中断治疗;如果不能以全剂量恢复,则将剂量减少至100mg 剂量,随后可将其增加至全剂量;如果患者不能耐受100 mg 剂量,则停止使用。 2、肝酶升高 AST / ALT> 3至<5x ULN,无严重肝损害迹象:中断治疗或降至100 mg 剂量; 一旦LFT恢复正常,可以重新引入100mg 剂量;,随后可以增加至150mg 剂量;AST / ALT> 5x ULN或> 3x ULN,伴有严重肝损伤的体征/症状:停药。 3、肝功能损害 轻度(Child Pugh A):考虑治疗中断或停止治疗不良反应;中度至重度(Child Pugh B或C):不推荐(未研究)。) 4、肾功能不全 轻度至中度:无需调整剂量;严重(CrCl <30 mL / min)或ESRD:未研究。 尼达尼布最常见不良反应(≥5%)是:腹泻,恶心,腹痛,呕吐,肝酶升高,食欲减退,头痛,体重减轻,和高血压。
已帮助1660人
2019-08-28 16:06
尼达尼布可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吗?
尼达尼布可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吗?
尼达尼布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信号转导通路。那尼达尼布可以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吗? 尼达尼布作用靶点包括VEGFR 1-3,PDGFRα/β,FGFR 1-3和Src/Abl激酶等,均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机制相关,所以尼达尼布可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 LUME-Meso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Ⅱ/Ⅲ期试验,旨在评估尼达尼布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其Ⅱ期试验阶段,研究纳入不可切除的(ECOG PS评分0~1分)化疗初治非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按组织学类型(上皮样或双相)进行分层,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尼达尼布(200 mg,每日二次)联合培美曲塞/顺铂的治疗组或安慰剂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最多可治疗6个周期,继以尼达尼布或安慰剂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显示,87例患者随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的中位周期数为6个;尼达尼布组的中位治疗时间为7.8个月,安慰剂组的为5.3个月。 在伴有上皮样细胞类型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尼达尼布联合化疗使中位总生存期延长5.4个月(20.6个月 vs 15.2个月;HR=0.70,95%CI 0.40~1.21,P=0.197),中位PFS延长4.0个月(9.7个月 vs 5.7个月;HR=0.49,95%CI 0.30~0.82,P=0.006)。 联合尼达尼布组和联合安慰剂组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3.2% vs 12.2%)和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5% vs 0)。尼达尼布组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比例为6.8%,安慰剂组为17.1%。
已帮助610人
2019-08-27 16:08
47 / 53
共1058个
医伴旅企业微信
咨询热线:
400-001-2811
官方微博
官方客服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医伴旅
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0-0182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加好友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