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菲格拉替尼是一种靶向FGFR1-3的激酶抑制剂,为存在FGFR2基因异常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该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但其使用需要严格的基因检测和用药管理。本文将从适应症、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症三个方面,全面解析英菲格拉替尼的临床应用特点,帮助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这一创新靶向药物。
英菲格拉替尼的临床应用具有明确的靶向性和人群选择性。
适用于经FDA批准检测方法确认存在FGFR2融合或重排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人患者。这一适应症基于精准医疗理念,仅对特定基因突变有效。
针对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治疗失败的患者,为晚期胆管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临床研究显示其客观缓解率显著优于传统化疗。
该适应症是基于客观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获得的加速批准,长期生存获益仍需进一步验证。这要求用药过程中持续评估疗效。
英菲格拉替尼的适应症体现了现代肿瘤治疗向精准化、个体化发展的趋势。
英菲格拉替尼通过多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选择性抑制FGFR1-3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促增殖信号传导,这种特异性作用使其对FGFR2异常肿瘤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和代谢重编程,促使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临床数据显示肿瘤缩小比例较高。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传统方案延长,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疾病稳定。
这些作用机制共同构成了英菲格拉替尼治疗胆管癌的药理学基础。
特定情况下需禁用或慎用英菲格拉替尼。
未检出FGFR2融合或重排的患者禁止使用,这类人群几乎无法从治疗中获益。
动物实验显示药物具有明确胚胎毒性,可导致胎儿畸形,育龄女性需在治疗期间严格避孕。
Child-Pugh C级肝功能损害和终末期肾病患者禁用,因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禁止与强效CYP3A抑制剂或诱导剂联用,这类药物会显著影响英菲格拉替尼血药浓度。
患者应严格遵守禁忌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5月,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