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菲格拉替尼是一种靶向FGFR1-3的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存在FGFR2基因异常的胆管癌患者。虽然该药物在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副作用,如指甲毒性、口炎、高磷血症等。了解这些副作用的缓解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英菲格拉替尼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涉及皮肤、眼部、代谢等多个系统。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指甲改变,表现为指甲变色、增厚或脱落。皮肤干燥、掌跖红肿综合征也是常见反应,可能与药物对皮肤附属器的直接影响有关。
干眼症发生率约较高,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患者常主诉视力模糊、异物感,需通过专业眼科检查确诊。
高磷血症发生率高,血磷水平>7.5mg/dL时可能引发软组织矿化。实验室检查还常见ALT/AST升高、低钠血症等异常。
这些副作用多与药物对FGFR通路的广泛抑制有关,及时识别有助于早期干预。
针对不同系统的副作用,应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无刺激性护肤品。指甲病变时可进行专业修甲,避免外伤。掌跖红肿患者应穿着宽松鞋袜,局部使用尿素软膏。
常规使用人工泪液,每日4-6次。出现视力变化应立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RPED需暂停用药并转诊眼科。
血磷>5.5mg/dL时开始低磷饮食并口服磷酸盐结合剂。>7.5mg/dL需暂停用药,直至血磷≤5.5mg/dL。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异常时及时调整剂量。
这些缓解措施需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
某些特定情况下需禁用或慎用英菲格拉替尼。
妊娠期绝对禁忌,动物实验显示药物可导致胎儿畸形。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级)患者禁用,因缺乏安全数据。
与强效CYP3A抑制剂联用需谨慎,可能显著增加血药浓度。视网膜病变患者慎用,可能加重眼部症状。
哺乳期妇女需停止哺乳,儿童安全性未确立。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需个体化评估。
严格掌握禁忌症可最大限度降低治疗风险,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5月,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