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菲格拉替尼是一种针对FGFR2基因异常的胆管癌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将从副作用、注意事项以及疗效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英菲格拉替尼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这一药物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英菲格拉替尼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多种副作用,了解这些副作用有助于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英菲格拉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指甲毒性、口炎、干眼、疲劳、脱发等,这些症状虽然较为普遍,但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或调整剂量得到缓解。
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血清肌酐升高、磷酸盐水平波动、ALT/AST升高等实验室异常。这些指标的变化需要定期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高磷血症及软组织矿化是英菲格拉替尼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血磷监测,必要时暂停或减少药物剂量。
了解副作用的类型和表现,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从容应对,同时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监测和调整。
使用英菲格拉替尼时需特别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英菲格拉替尼可能导致视力问题,因此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3个月需进行一次眼科检查。若出现视力变化,应立即就医评估。
血磷水平升高是英菲格拉替尼的常见问题。当血磷超过5.5mg/dL时,需使用磷酸盐结合剂;超过7.5mg/dL时,需暂停用药。
英菲格拉替尼与CYP3A抑制剂或诱导剂联用可能影响药效。此外,胃酸抑制剂(如PPI)会降低药物吸收,需避免同时使用。
严格遵循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减少治疗风险,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英菲格拉替尼的疗效主要体现在对FGFR2基因异常胆管癌患者的治疗上,其适应症基于加速批准。
英菲格拉替尼适用于经检测确认存在FGFR2融合或重排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其疗效通过总体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评估。
对于轻度至中度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需调整为100mg或75mg。合理的剂量调整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英菲格拉替尼的治疗周期为28天,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这种间歇性给药方式有助于平衡疗效与副作用。
英菲格拉替尼为特定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5月,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