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ESBRIET®)是一种口服吡啶酮类抗纤维化药物,通过抑制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氧化应激及调控炎症通路,从而减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吡非尼酮(ESBRIET®)以胶囊和薄膜衣片两种剂型提供,于2014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2023年2月更新了用法用量及安全性信息。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吡非尼酮
商品名称:ESBRIET®
适应靶点
具体分子靶点尚不明确,但其通过多通路抗纤维化机制发挥作用。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用于轻度至重度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
适应人群: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成人IPF患者。
规格与性状
胶囊:267 mg/粒,白色至类白色硬明胶胶囊,印有“PFD 267 mg”字样。
薄膜衣片:267 mg(黄色椭圆形片)和801 mg(棕色椭圆形片),双凸面,刻有“PFD”标识。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吡非尼酮
非活性成分:
胶囊:微晶纤维素、聚维酮、硬脂酸镁;二氧化钛、氢氧化铵等。
薄膜衣片:微晶纤维素、无水胶体二氧化硅、聚维酮、硬脂酸镁等。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初始滴定后,维持剂量为801 mg/次,每日三次(总日剂量2403 mg),需与食物同服。
2、递增方案
第1-7天:267 mg/次,每日三次;
第8-14天:534 mg/次,每日三次;
第15天起:801 mg/次,每日三次。
3、剂量调整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肝酶升高、皮疹),需暂停用药、减量或永久停药。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10%患者)
恶心、皮疹、腹痛、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疲劳、头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眩晕、呕吐、胃食管反流病、鼻窦炎、失眠、体重下降、关节痛。
2、严重不良反应
肝毒性:需定期监测ALT/AST,若升高至>3×ULN需停药;
皮肤反应:光敏性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全身症状(DRESS);
胃肠道穿孔:罕见但需警惕严重腹痛。
注意事项
肝功能监测:治疗前及首6个月每月检测肝功能,此后每3个月复查;
光敏防护:避免日晒,使用SPF≥50防晒霜,穿防晒衣物;
皮肤反应处理:出现水疱、黏膜溃疡或发热需立即停药并评估;
吸烟影响:吸烟降低药效,建议治疗前戒烟。
特殊人群用药
1、肝功能不全
轻度至中度损害:慎用,需密切监测;
重度损害:禁用。
2、肾功能不全
轻度至重度损害:慎用,需调整剂量;
终末期肾病(需透析):禁用。
3、妊娠期/哺乳期
动物实验显示生殖毒性,妊娠期禁用;哺乳期需暂停用药或停止哺乳。
禁忌症
对吡非尼酮或辅料过敏者禁用;
重度肝损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者禁用;
妊娠期女性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CYP1A2抑制剂(如氟伏沙明、环丙沙星):显著增加血药浓度,需避免联用或调整剂量;
CYP1A2诱导剂(如卡马西平、利福平):降低疗效,需避免联用。
药物过量
最大耐受剂量为4005 mg/日。过量时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药代动力学
吸收: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恶心和眩晕,但生物利用度降低;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58%;
代谢:主要通过CYP1A2代谢,生成5-羧基吡非尼酮等活性代谢物;
排泄:80%经尿液排出,消除半衰期约3小时。
贮存方法
温度:25℃(15-30℃短期可耐受);
包装:原包装密封保存,避免潮湿,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研发公司
罗氏集团(Roche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