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非尼酮是一种吡啶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等多重途径延缓肺纤维化进程。该药于2014年首次在美国获批,现已成为IPF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吡非尼酮主要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通常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及肺功能下降。
吡非尼酮适用于确诊IPF的成人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肺活检证据,但需排除其他类型的间质性肺病。
吡非尼酮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每日2403毫克,分三次服用,每次801毫克。
为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随餐服用。
治疗需从低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具体为期14天的滴定方案如下:
(1)第1至7天,每次267毫克,每日三次。
(2)第8至14天,每次534毫克,每日三次。
(3)第15天起,增至每次801毫克,每日三次。
若患者漏服药物,不可一次性补服双倍剂量,也不应每日服药超过三次。
如中断治疗超过14天,需重新从初始滴定方案开始用药。
以上内容来自FDA或FDA药品说明书,仅供参考,不做诊疗依据,具体咨询医师。
(1)表现:吡非尼酮可能引起ALT、AST和胆红素升高,极少数情况下,可导致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
(2)处理:定期监测肝功能,建议前6个月每月检查一次,之后每3个月一次。如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深色尿或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1)表现:约9%的患者可能出现光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对日光或紫外线过敏。
(2)处理:建议患者避免直接日晒,使用SPF50及以上防晒霜,穿着防护衣物。如出现严重皮疹或光敏反应,需考虑减量或暂停用药。
(1)表现: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或DRESS综合征等严重皮肤反应。
(2)处理:一旦出现皮肤水疱、黏膜损伤、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1)表现: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腹痛。
(2)处理:随着治疗的深入,初期常见的不良反应也会逐渐消失。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患者,可考虑暂时减量或中断治疗。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04月12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