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抑制恶性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同时调节肿瘤微环境,用于治疗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伊布替尼、Ibrutinib
商品名称:亿珂、Imbruvica
适应靶点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
适应症及适应人群
成人适应症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CLL/SLL伴17p缺失;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儿童适应症
1岁及以上儿童cGVHD,经至少一种全身性治疗失败。
特殊人群
老年(≥65岁)及肾功能轻中度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伊布替尼(ibrutinib)。
规格和性状
规格:140mg*120粒/瓶;
性状:为白色不透明胶囊,用黑色油墨印有“ibr140mg”字样。
用法用量
CLL/SLL及WM
胶囊420mg,每日一次,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服。
cGVHD(1-11岁)
体表面积≥0.8m²:240mg/m²(最大420mg),每日一次;
体表面积<0.8m²: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具体您可以阅读伊布替尼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伊布替尼(Ibrutinib)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常见反应(≥30%)
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
胃肠道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痛;
全身症状:疲劳、发热、肌肉骨骼痛;
皮肤表现:瘀斑、皮疹。
严重反应
出血事件: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
感染:肺炎、败血症;
心脏毒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猝死、高血压危象;
继发性恶性肿瘤:皮肤癌、其他实体瘤;
肝毒性:肝炎、肝衰竭。
不同患者在使用伊布替尼后的反应不同,具体您可以阅读伊布替尼完整不良反应信息。推荐文章:伊布替尼(Imbruvica)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出血管理
避免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除非获益大于风险。监测出血体征,严重出血需中断治疗。
感染预防
开始治疗前需控制活动性感染。监测感染体征,及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心脏监测
治疗前评估心血管风险,定期监测心电图、心功能。出现房颤或心衰需暂停用药。
高血压控制
治疗前控制血压<140/90mmHg。监测血压,必要时联用降压药。
肿瘤监测
治疗前筛查皮肤癌,定期皮肤科检查。出现新发病灶需活检确认。
TLS预防
高危患者(肿瘤负荷高)需预防性措施(充分水化、降尿酸)。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伊布替尼可能导致胎儿伤害,孕妇避免使用;有生殖潜力女性需在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1个月采取有效避孕。
【哺乳期女性】不建议母乳喂养,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1周需暂停哺乳。
【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女性需避孕至停用伊布替尼后1个月,男性伴侣需避孕至停药后1个月。
【儿童】1岁及以上可使用伊布替尼治疗cGVHD(需按年龄和体表面积调整剂量),其他适应症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立。
【老年人】与年轻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但需警惕贫血、肺炎、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更高发生率。
【肾功能损害】轻中度受损无需调整伊布替尼的剂量,严重受损或透析患者数据不足。
【肝功能损害】轻中度受损需减少伊布替尼的量,重度受损或特定胆红素升高情况需避免使用。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但以下情况需谨慎评估:
对伊布替尼或辅料过敏史;
需同时使用强效CYP3A抑制剂且无法调整用药方案。
药物相互作用
1.CYP3A抑制剂对伊布替尼的影响
与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合用可能增加伊布替尼的血浆浓度,增加药物相关毒性风险。与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及中度CYP3A抑制剂合用时需调整伊布替尼剂量;
避免与其他强效CYP3A抑制剂合用,若需短期使用(如抗感染治疗≤7天),应暂停伊布替尼。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葡萄柚和塞维利亚橙(含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
2.CYP3A诱导剂对伊布替尼的影响
与强效CYP3A诱导剂合用可能降低伊布替尼浓度,应避免合用。
药物过量
尚无特异性解毒剂,过量时需采取支持治疗;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疲劳,严重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惊厥。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约2.9%,与高脂饮食同服↑AUC2-3倍;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97.3%,稳态分布容积约10,000L;
代谢:主要通过CYP3A代谢,生成多种代谢产物。
排泄:以代谢物形式经粪便(80%)和尿液(10%)排出,半衰期4-6小时。
贮存方法
室温(20℃-25℃)保存,允许15℃-30℃短期存放;原包装内附干燥剂需保留。
研发公司
美国杨森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