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Bouroncle 及其同事首次将毛细胞白血病(HCL)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进行了描述,当时称作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是一种B细胞起源的恶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直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通过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长丝状的细胞质突起,才对这类细胞及HCL的独特的形态学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嘌呤类似物的发展给HCL的治疗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其中包括2-脱氧肋间型霉素(DCF,喷司他丁)和2-氯脱氧腺苷(CdA,克拉屈滨),彻底改变了HCL的治疗,那么,克拉屈滨作用机制是什么?
克拉屈滨是在氢脱氧腺苷霉素嘌呤环上的 2位存在卤族$素,这使腺苷酸脱氨酶的脱氨基作用难以进行。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喷司他丁,它主要通过抵抗腺苷酸脱氨酶发挥作用。淋巴细胞内存在脱氧胞苷激酶,克拉屈滨进入细胞后脱氧胞苷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反应,氢脱氧腺苷霉素三磷酸盐不能再从细胞内排出,在细胞质的积聚产生了毒性作用,最终导致淋巴细胞的裂解。
Saven等报道了358名接受克拉屈滨治疗的患者,OS率达98%,91%可达 CR,在28个月时74%的患者疾病无进展,4年总生存率96%。长期随访207名克拉屈滨治疗的患者,最少随访时间7年,中位随访时间108个月,结果显示OS率100%,CR率95%,PR率5%。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热文推荐:毛细胞白血病用克拉屈滨多久痊愈,效果如何?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5月10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