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可以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微小病变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形式是罕见的足细胞病,临床特征为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是这两种疾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石。
特别是在患有微小病变疾病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成人中,复发、类固醇依赖或耐药是常见的,并且需要重新开始使用类固醇和其他免疫抑制剂。迫切需要有效的类固醇节约疗法和引入毒性较低的免疫抑制剂来减少不良副作用,特别是对于病程复杂的患者。
利妥昔单抗(一种B细胞耗竭性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地用于这些情况下的适应症外用药,尽管成人患者的证据水平较低。
膜性肾病(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磷脂酶A2受体(PLA2R)在大多数患者中作为靶抗原的鉴定极大地改变了MN的治疗,并为B细胞耗竭剂如利妥昔单抗提供了理论基础。已经在几项研究中研究了利妥昔单抗诱导缓解的功效,包括3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治疗患者实现了蛋白尿的完全和部分缓解。
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利妥昔单抗现在被认为是MN的一线治疗选择,特别是在肾功能恶化的中度和高度风险的患者中。
一项研究显示,膜性肾病且蛋白尿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在24个月时,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完全缓解和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概率分别为0.42和0.83,使用周期方案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概率分别为0.43和0.82。
目的: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中评估利妥昔单抗对合并霉酚酸酯(MMF)和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III级或IV级狼疮肾炎患者在第1、15、168和182天随机1:1接受利妥昔单抗(1000mg)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是第52周的肾脏反应状态。
结果:72例患者中有71例的外周CD19+B细胞被利妥昔单抗耗尽。接受安慰剂的72例患者的总体(完全和部分)肾脏反应率为45.8%,接受利妥昔单抗的72例患者为56.9%。部分回答是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终点(利妥昔单抗的高缓解率)未达到。八名安慰剂治疗患者和无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在第52周需要环磷酰胺挽救治疗。
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血清补体C3、C4和抗双链DNA(抗dsDNA)水平有统计学显著改善。在这两个治疗组中,抗dsDNA水平的下降幅度大于中位下降幅度与蛋白尿的减少有关。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感染)的发生率相似。利妥昔单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低血压发生率更高。
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导致更多的应答者和抗dsDNA和C3/C4水平更大降低,利妥昔单抗与MMF和皮质类固醇的联合用药未产生任何新的或意外的安全性信号。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是一种主要由免疫球蛋白或补体因子的内皮下和系膜沉积引起的损伤组织学模式,随后尤其是肾小球基底膜的炎症和增生。最近对MPGN的分类是基于发病机制,将MPGN分为免疫球蛋白相关的MPGN和补体介导的C3肾小球肾炎(C3GN)和致密沉积物病(DDD)。
目前的指南建议仅针对疾病进展(即肾病范围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的受试者使用类固醇、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并伴有或不伴有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B细胞耗竭抗CD20抗体,在过去十年中已成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治疗选择,如微小病变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特发性膜性肾病。
然而,关于利妥昔单抗在MPGN、C3GN和DDD的使用数据仅限于病例报告和回顾性病例系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免疫球蛋白相关性和特发性MPGN患者在大多数病例中表现出部分和完全反应。
虽然利妥昔单抗可以治疗肾病,但并不是所有肾病患者都可使用利妥昔单抗。患有肾病的患者,应提前到医院肾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检查并咨询是否能够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不可私自使用药物治疗,以免用药不当耽误治疗。
相关热文推荐:利妥昔单抗治疗什么病效果好?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12月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1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