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III期试验的结果,乐伐替尼(Lenvatinib、Lenvanix、乐卫玛、仑伐替尼、Lenvima)等多种口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KI)现已被批准用于晚期甲状腺癌。这类MKI的安全性比较独特,服药期间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在乐伐替尼治疗期间,需要深入了解与乐伐替尼相关的不良事件,全面评估对不良事件及其管理(包括停药和剂量减少等)。研究人员根据全球和日本临床试验的数据,重点讨论了乐伐替尼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管理。
乐伐替尼治疗期间观察到的各种不良事件,与靶向VEGF信号传导途径的其他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KI)类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腹泻、疲劳、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以下讨论在乐伐替尼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的特征,以及管理这些不良事件的常用策略:剂量减少,治疗中断,支持性药物治疗和停止治疗等等。
高血压
因为VEGF信号传导途径通过产生一氧化氮和增强血管生成来影响血管阻力,所以VEGF抑制剂(包括索拉非尼、凡德他尼、卡博替尼和乐伐替尼)经常伴发高血压。
一项全球性、随机、双盲、III期研究(SELECT)比较乐伐替尼与安慰剂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作用。乐伐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3对3.6个月;p<0.001)和总体反应率(64.8%对1.5%;p<0.001)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在SELECT试验中,日本患者发生高血压事件的频率较高。日本患者中任何级别的高血压发生率为86.7%,≥3级高血压发生率为80.0%,而一般人群中任何级别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7.8%,≥3级高血压发生率为41.8%。乐伐替尼组患者高血压总发生率略高于DECISION试验中索拉非尼组(任何级别高血压发生率为40.6%;≥3级高血压发生率为9.7%)。SELECT试验中高血压的发生相对较早,中位至发生时间为2.3周,而日本患者中为8天。
值得一提的是,治疗期间高血压与5.9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优势相关(风险比0.59[95%CI 0.39-0.88];P=0.009)。鉴于高血压早发,发生率高,基线血压应<140/90 mmHg,且至少在治疗的前几周应在家中和随访时定期测量血压。在SELECT研究中,确认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并每2周监测一次。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的患者,控制症状,减少乐伐替尼剂量。
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制定了针对乐伐替尼治疗期间高血压的管理计划。患者应在家中每天早晨同一时间测量血压。当检测到血压升高时,间隔5分钟以上重新测量一次。如果重新测量血压仍然升高,则应开始使用降压药。根据高血压管理指南,血压≥140/9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的患者应开始使用降压药。治疗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KI)诱导的高血压通常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因为它们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如果单药治疗降压作用不足,考虑增加降压药的剂量或开始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联合治疗。
如果虽采用降压治疗,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应该中断乐伐替尼治疗直至血压降低,然后可以较低剂量继续乐伐替尼治疗。
腹泻
腹泻是所有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KI)均较常见的胃肠道毒性表现。在SELECT试验中,日本患者中任何级别的腹泻发生率为60%。腹泻一般较轻微,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需要支持性治疗来预防脱水,应考虑使用洛哌丁胺等止泻药。地芬诺酯(diphenoxylate)和阿托品(atropine、Lomotil)和布地奈德(budesonide)也是治疗腹泻的有效方法(日本未批准)。3级或4级腹泻需要停药,之后可能需要减少乐伐替尼剂量。在服用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中,应注意避免脱水的发生。
碧康制药生产的Lenvanix是乐伐替尼在全球的首仿药,了解更多关于乐伐替尼(Lenvanix)的信息,请咨询医伴旅。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3月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