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研发代号E7080,是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3(VEGFR 1-3)、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4(FGFR 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RET 和 KIT 的口服多靶点抑制剂。2018年3月,仑伐替尼在日本获批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2018年9月,仑伐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今天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仑伐替尼治疗肝癌有效果吗?
2017 年 6 月 4 日,在美国肿瘤学会(ASCO)年会,首次公布了仑伐替尼(乐伐替尼)一线治疗 uHCC 随机、开放、非劣效 III 期临床试验(REFLECT)的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 954 例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 uHCC 患者(≥ 1 个可测量靶病灶,巴塞罗那分期 B 或 C,Child-Pugh A,ECOG PS ≤ 1),随机分入仑伐替尼组(478 例,体重 ≥ 60 kg:12 mg qd;体重<60 kg:8 mg qd)或索拉非尼组(476 例,400 mg bid)。
在 OS 方面,仑伐替尼(乐伐替尼)非劣效于索拉非尼,中位 OS 分别为 13.6 个月和 12.3 个月,而亚组分析表明在亚太人群中一线仑伐替尼治疗 OS 获益优于索拉非尼治疗。作为 uHCC 的一线治疗方案,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的 PFS、TTP 和 ORR 在统计学和临床上均有显著差异,仑伐替尼组中位 PFS 是索拉非尼组的两倍(7.4 个月 vs. 3.7 个月,p< 0.00001),ORR 接近索拉非尼的三倍(24.1% vs. 9.2%,p< 0.00001),中位 TTP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是索拉非尼的两倍多(8.9 个月 vs. 3.7 个月,p< 0.00001)。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 5.7 和 3.7 个月,二组分别有 13% 和 9% 患者因治疗副反应而停止治疗,分别有 33% 和 39% 的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
仑伐替尼在REFLECT 研究上的巨大成功或将改变近十年来肝癌药物治疗的现状。仑伐替尼须于每日同一时间服用。如果忘记服药并且未能在12小时内口服,应略过该次剂量并且于原定用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
以上就是仑伐替尼(乐伐替尼)肝癌效果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相关热文推荐:仑伐替尼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效果怎样? /newsDetail/72626.html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3月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