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帕利作为PARP抑制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PARP酶的活性,阻止DNA损伤的修复过程。当体内存在BRCA相关的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或其他原因的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时,奥拉帕利能够产生更强的肿瘤抑制作用。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奥拉帕尼、Olaparib
商品名称:Lynparza、利普卓
其他名称:奥拉帕利、Olanib、Olaparix
作用靶点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家族成员,具体包括PARP1、PARP2和PARP3。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奥拉帕利适用于经FDA批准的伴随诊断试剂确认存在特定分子标志物(BRCA突变、HRD阳性、HRR基因突变等)的成人癌症患者,具体包括:
1.携带BRCAm或HRD阳性的晚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2.携带gBRCAm、HER2阴性的高危早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3.携带gBRCAm的转移性胰腺腺癌患者;
4.携带HRR基因突变或BRCAm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
规格与性状
规格
150mg*56片/盒;
性状
绿色至绿/灰色、椭圆形、双凸片,一面刻有“OP150”,另一面空白。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奥拉帕利。
用法用量
奥拉帕利推荐剂量为300mg,口服,每日两次,可随餐或空腹服用。若患者漏服一剂,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时间服用下一剂即可;需整片吞服,不可咀嚼、压碎、溶解或分割。
一线维持治疗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
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或完成2年治疗。若患者在2年时达到完全缓解(无影像学疾病证据),则停止治疗;若仍有疾病证据,经主治医生评估认为持续治疗可带来进一步获益,可继续治疗超过2年。
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HRD阳性的晚期卵巢癌
奥拉帕利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或完成2年治疗;2年时完全缓解者停药,有疾病证据且医生评估获益者可延长治疗。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15mg/kg,每3周一次,总治疗时长(含化疗期间)为15个月,具体需参考贝伐珠单抗说明书。
辅助治疗gBRCAm、HER2阴性的高危早期乳腺癌
持续治疗1年,或至疾病复发、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以先发生者为准;若患者为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需同时按当前临床实践指南继续接受内分泌治疗。
维持治疗BRCA突变的复发性卵巢癌、治疗gBRCAm、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一线维持治疗gBRCAm的转移性胰腺腺癌、治疗HRR基因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联合阿比特龙和泼尼松/泼尼松龙治疗BRCA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奥拉帕利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阿比特龙推荐剂量为1000mg,口服,每日一次,联合泼尼松或泼尼松龙5mg,口服,每日两次,具体需参考阿比特龙说明书。此外,接受奥拉帕利治疗的mCRPC患者,需同时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治疗,或已接受双侧睾丸切除术。
具体您可以阅读奥拉帕利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奥拉帕利(Olaparib)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单药治疗
恶心、疲劳(含乏力)、贫血、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头痛、味觉障碍、咳嗽、中性粒细胞减少、呼吸困难、头晕、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恶心、疲劳(含乏力)、贫血、淋巴细胞减少、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尿路感染、头痛。
联合阿比特龙和泼尼松/泼尼松龙治疗
贫血、疲劳、恶心、腹泻、食欲下降、淋巴细胞减少、头晕、腹痛。
建议您阅读奥拉帕利的副作用完整信息,并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推荐文章:奥拉帕利(Olaparib)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
2.肺炎
3.VTE监测
4.肝毒性
5.胚胎-胎儿毒性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基于动物实验结果及奥拉帕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导致胎儿伤害,增加流产风险;目前无孕妇用药的临床数据。孕妇需被告知胎儿潜在危害及流产风险,确诊妊娠后应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风险与获益。
【哺乳期女性】目前无数据证实奥拉帕利是否经人乳分泌,也不明确其对乳儿或乳汁分泌的影响;鉴于药物可能对乳儿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内避免哺乳。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女性用药前需确认妊娠状态;治疗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需使用有效避孕措施。伴侣有生殖潜力或已怀孕的男性患者,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需使用有效避孕措施;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不建议捐献精子。
【儿童使用】奥拉帕利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不推荐儿童使用。
【老年人使用】65岁及以上患者与年轻患者在奥拉帕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无总体差异,无需针对年龄进行剂量调整。
【肾功能损害】轻度肾功能损害(CLcr51-80mL/min):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损害(CLcr31-50mL/min):剂量调整为200mg,口服,每日两次。重度肾功能损害(CLcr≤30mL/min)或终末期肾病:无用药数据,不建议使用。
【肝功能损害】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A级、B级):无需调整起始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C级):无用药数据,不建议使用。
禁忌证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与抗癌药物合用
奥拉帕利与其他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包括DNA损伤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强并延长骨髓抑制毒性,临床需密切监测血常规,根据血液毒性情况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
其他药物对奥拉帕利的影响
强或中度CYP3A抑制剂:此类药物会增加奥拉帕利的血药浓度,可能升高不良反应风险,应避免合用;若无法避免,需按“用法用量2.4”调整奥拉帕利剂量。临床常见的强CYP3A抑制剂包括伊曲康唑,中度CYP3A抑制剂包括氟康唑。
强或中度CYP3A诱导剂:此类药物会降低奥拉帕利的血药浓度,可能降低疗效,应避免合用。临床常见的强CYP3A诱导剂包括利福平,中度CYP3A诱导剂包括依非韦伦。
奥拉帕利对其他药物的影响(体外研究)
奥拉帕利在体外可抑制CYP3A、UGT1A1酶活性,以及BCRP、OATP1B1、OCT1、OCT2、OAT3、MATE1、MATE2K、P-糖蛋白(P-gp)等转运体活性,还可能诱导CYP3A、CYP2B6酶活性;但目前缺乏临床数据证实其对体内其他药物的影响,临床合用时需谨慎,监测合用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说明书中尚未明确奥拉帕利药物过量的具体表现及治疗措施。
若发生药物过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就近医院急诊科,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奥拉帕利后,药物吸收迅速,中位达峰时间(tmax)为1.5小时;高脂高热量饮食(800-1000kcal,50%热量来自脂肪)会延迟tmax(延迟2.5小时),但对吸收程度(AUC)无显著影响(AUC约增加8%),药物可随餐或空腹服用。
分布:奥拉帕利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2%,且不受肾功能、肝功能影响。
消除:奥拉帕利的平均终末血浆半衰期为14.9±8.2小时,平均表观血浆清除率为7.4±3.9L/h(单次300mg剂量后);多次给药(300mg每日两次)后,药物在体内呈时间依赖性蓄积,稳态时AUC蓄积比约为1.8倍。
代谢:单次口服放射性标记的奥拉帕利后,血浆中70%的放射性活性来自原形药物,尿、粪中原形药物占比分别仅为15%、6%,提示药物在体内广泛代谢。
排泄:单次口服放射性标记的奥拉帕利后,7天内可回收86%的放射性活性,其中44%经尿液排泄,42%经粪便排泄,排泄产物以代谢物为主。
贮存方法
奥拉帕利片剂应储存于 20℃-25℃(68℉-77℉)环境中,允许短期波动至 15℃-30℃(59℉-86℉)。
需存放在原包装瓶中,以防止受潮;应将药品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生产厂家
英国阿斯利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