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仑伐替尼(又名乐伐替尼,英文名:Lenvatinib,中文商品名:乐卫玛)是一个多靶点的药物,其是卫材研发的一种口服多RTK抑制剂,抑制参与肿瘤增殖的其他促血管生成和致癌信号通路相关RTK(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受体PDGFR,KIT 和RET)外,还能够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受体(VEGFR1、VEGFR2、VEGFR3 )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 )受体( FGFR1 ,FGFR2 ,FGFR3 ,FGFR3 )的激酶活性。那仑伐替尼(乐伐替尼)安全性如何?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5个月(范围:0.7–33.1)。所有患者均经历过≥1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TEAE),研究者认为其中≥1与治疗相关。
13例(77%)患者发生3级TEAE,仅1例(6%)患者发生4级TEAE。最常见的3或4级TEAE是高血压(n =5;29%),食欲下降(n =3;18%)和血小板减少症(n =3;18%)。据报道有13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在本次研究的最后剂量的仑伐替尼(乐伐替尼)的30天内发生了4次致命的严重AE,其中3例发生在ATC患者中。这三名患者死于原发性疾病进展。
据报道所有死亡均与仑伐替尼(乐伐替尼)无关。由于TEAE,有15名(88%)患者需要降低剂量,而11名(65%)患者需要中断剂量。降低剂量的中位数时间为0.7个月(范围:0.2-1.4)。导致剂量减少的最常见TEAE为食欲下降(n =6;35%),血小板减少症(n =3;18%),头痛(n =3;18%),疲劳(n =3;18%),高血压(n =2;12%),恶心(n =2;12%)和掌-红斑感觉异常综合征(n =2;12%)。
截止数据时,有八名(47%)患者接受了仑伐替尼治疗>6个月的治疗。PFS的中位数为7.4个月(95%CI:1.7-12.9),OS的中位数为10.6个月(95%CI:3.8-19.8)。ORR为24%,其中有四(24%)名部分缓解患者,12名(71%)疾病稳定患者和一名(6%)进行性疾病患者。
在四名部分缓解的患者中,四名(100%)曾接受过甲状腺癌手术,两名(50%)曾接受过先前的化疗,两名(50%)曾接受过体外放疗。疾病控制率为94%,12例(71%)患者获得了临床收益。在大多数患者中观察到了临床活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患有ATC的患者对仑伐替尼治疗表现出持久的反应。
此外,这些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的肿瘤缩小是连续的。这些结果通过ATC代表性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表明与基线扫描相比,仑伐替尼(乐伐替尼)治疗后24和72周肿瘤显着减少。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3月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