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作用表现
曲贝替定可导致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粒细胞缺乏性脓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缓解与管理措施
(1)、定期监测血常规:每个治疗周期前必须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治疗期间每周至少复查1-2次。
(2)、G-CSF支持治疗:如出现中性粒细胞严重下降,可考虑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3)、感染预防与早期干预:患者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出现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须立即就医并接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4)、剂量调整:如发生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应暂停用药直至恢复,后续治疗需降低剂量。
曲贝替定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副作用表现
曲贝替定可能引起肌肉损伤,表现为肌酸磷酸激酶(CPK)显著升高、肌肉疼痛或无力,严重时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伴肾功能损害。
缓解与管理措施
(1)、CPK监测:每次给药前需检测CPK水平,当CPK升高达到了正常上限的2.5倍以上时,应立即暂停对该患者用药,同时对其加以密切观察。
(2)、水化与碱化尿液:建议患者每日饮水2000–3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以促进肌红蛋白排泄,防止急性肾损伤。
(3)、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减少或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避免因运动对已经受累的肌肉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停药与剂量调整:如出现症状性横纹肌溶解或CPK持续升高,需永久停药或大幅减量。
副作用表现
可能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胆红素水平上升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甚至进展为肝衰竭。
缓解与管理措施
(1)、肝功能基线评估与动态监测: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肝功能,治疗期间每1–2周复查肝功能指标。
(2)、保肝药物辅助:可酌情使用水飞蓟素、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等保肝药物,但需注意其与曲贝替定的相互作用。
副作用表现
曲贝替定可能引起心肌病,表现为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缓解与管理措施
(1)、心功能基线评估:治疗前需通过超声心动图(ECHO)或多门控采集扫描(MUGA)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
(2)、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每2–3个月复查心功能,直至治疗结束。
(3)、心内科协同管理:如出现心功能下降(LVEF绝对值下降≥10%且低于正常下限),应暂停用药并请心内科会诊,必要时给予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心衰标准治疗。
(4)、永久停药指征:如发生症状性心力衰竭或3级以上心脏不良事件,需永久停用曲贝替定。
副作用表现
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
缓解与管理措施
预防性止吐治疗:每次给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可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或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预防恶心、呕吐。
副作用表现
而药物的外渗出也可能引起局部的组织坏死、溃疡等严重的后果,严重时需行手术清创。
缓解与管理措施
(1)、中心静脉通路必需:曲贝替定必须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严禁外周静脉给药。
(2)、专业输注操作:使用带有0.2微米聚醚砜(PES)过滤器的输液器,输注时间严格控制在24小时以内。
(3)、外渗应急处理: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尽量回抽残留药液,并局部给予冷敷(非热敷),随后尽快请外科或伤口护理团队会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0年6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