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仑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表达CD52的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等)引起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介导的溶解作用,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因其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通常仅在患者对两种或以上MS治疗药物反应不足时使用。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阿仑单抗、Alemtuzumab
商品名称:Lemtrada
适应靶点
CD52(表达于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用于治疗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包括复发缓解型MS和活动性继发进展型MS。
适应人群:对两种或以上MS治疗药物反应不足的成人患者。
限制使用:不推荐用于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
规格与性状
规格:12mg/1.2ml*1瓶/盒。
性状:无色至微黄色澄清溶液,需稀释后静脉输注。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Alemtuzumab;
辅料:磷酸氢二钠、依地酸二钠二水合物、聚山梨酯80、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钠、注射用水。
用法用量
1.治疗前检测与程序
完成所有必要免疫接种至少6周前开始治疗。
评估水痘病史或疫苗接种史,必要时进行VZV抗体检测并接种。
根据当地指南进行结核筛查。
指导患者避免李斯特菌潜在来源。
2.推荐的前驱用药与联合用药
皮质类固醇:每个治疗疗程的前3天,输注前立即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如甲基泼尼松龙1000mg或等效药物)。
疱疹预防:每个治疗疗程第1天开始抗病毒预防,持续至少2个月或直至CD4+淋巴细胞计数≥200cells/μL。
3.推荐剂量
初始治疗:第1疗程连续5天每日12mg;12个月后第2疗程连续3天每日12mg。
后续疗程:如需额外治疗,可在前一疗程结束后至少12个月再次给予连续3天每日12mg。
4.配制说明
使用前检查溶液是否有颗粒或变色,如有则勿用。
用无菌技术抽取1.2mL药液注入100mL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溶液中,轻轻颠倒混合。
配制后8小时内使用,避光保存,可室温(15–25°C)或冷藏(2–8°C)。
5.输注说明
输注时间至少4小时,输注场所需具备处理严重输液反应、过敏反应、心肌缺血、卒中等的设备和人员。
不可静脉推注或与其他药物共输。
输注期间及结束后至少观察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
6.实验室检测与安全性监测
治疗前及每月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含分类)、血清肌酐、尿常规(含细胞计数),持续至末次给药后48个月。
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如TSH)。
基线及每年进行皮肤检查以监测黑色素瘤。
具体您可以阅读阿仑单抗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阿仑单抗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0%):皮疹、头痛、发热、鼻咽炎、恶心、尿路感染、疲劳、失眠、上呼吸道感染、疱疹病毒感染、荨麻疹、瘙痒、甲状腺疾病、真菌感染、关节痛、肢体疼痛、背痛、腹泻、鼻窦炎、口咽痛、感觉异常、头晕、腹痛、潮红、呕吐。
严重不良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TP、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输液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肺出血、心肌梗死、卒中)、恶性肿瘤(甲状腺癌、黑色素瘤、淋巴增生性疾病)、感染(包括李斯特菌、疱疹病毒、HPV、结核、真菌感染)。
其他:HLH、AOSD、TTP、AIE、获得性血友病A、免疫性结肠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肺炎等。
具体您可以阅读阿仑单抗完整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阿仑单抗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1.自身免疫
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肌酐、尿常规至末次给药后48个月。
2.输液反应
必须在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输注,输注后至少观察2小时。
3.卒中与颈动脉夹层
教育患者识别卒中症状,出现症状立即就医。
4.恶性肿瘤
基线及每年皮肤检查,监测甲状腺癌症状。
5.LEMTRADAREMS计划
仅通过REMS计划提供,需医患双方注册并遵守监测要求。
6.其他注意事项
包括ITP、肾小球肾病、甲状腺疾病、其他血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HLH、AOSD、TTP、AIE、获得性血友病A、免疫性结肠炎、感染、PML、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肺炎等,均需相应监测与处理。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可能致胎儿损害,需有效避孕至末次给药后4个月。暴露于阿仑单抗的孕妇应登记妊娠安全监测计划。
【哺乳期女性】尚无人类乳汁中数据,建议权衡哺乳益处与潜在风险。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女性需有效避孕至末次给药后4个月。动物研究显示对生育力有不良影响。
【儿童使用】未建立17岁以下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不推荐使用。
【老年人使用】临床研究数据不足,无法确定反应是否与年轻患者不同。
【肾功能损害】说明书中尚未明确。
【肝功能损害】说明书中尚未明确。
禁忌症
对阿仑单抗或任何辅料过敏者;HIV感染者;活动性感染者。
药物相互作用
说明书中尚未明确。
药物过量
无特异性解毒剂,可能加重输液反应或免疫效应。
药代动力学
半衰期:约2周。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液和组织间隙。
清除:每次疗程后约30天血清浓度降至不可检测水平。
人群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对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贮存方法
冷藏于2–8°C,避光保存,不可冷冻或震荡。稀释后8小时内使用,避光保存。
研发公司
美国Genzyme(美国健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