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罗莫司(Temsirolimus)是一种靶向抗癌药物,属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阻断mTO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存活及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坦罗莫司(Temsirolimus)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晚期癌症治疗,为无法手术或对传统治疗耐药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药品称呼
通用名:坦罗莫司(Temsirolimus)
适应靶点
主要靶点
mTOR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一种调控细胞生长、代谢及血管生成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作用机制
通过形成复合物抑制mTOR信号传导,下调下游效应分子(如S6核糖体蛋白、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周期进展及血管新生。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
经批准的适应症需参考最新药品说明书,可能包括晚期肾细胞癌(RCC)等实体肿瘤。
临床研究中探索的潜在适应症可能涵盖其他mTOR通路异常激活的恶性肿瘤。
适应人群
成年癌症患者,需经病理确诊且符合特定分子分型或临床分期标准。
对标准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需由肿瘤科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
规格与性状
规格
具体规格需依据不同制剂形式(如注射液、片剂等)及药企生产标准确认,常见可能包括25mg/瓶注射用冻干粉等。
性状
冻干粉,白色至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重构溶液
澄清至微浊无色或淡黄色液体(需使用指定稀释剂溶解)。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坦罗莫司
辅料:可能包含甘露醇、聚山梨酯80、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
用法用量
1、给药途径
通常为静脉滴注(需按说明书要求配制)。
2、剂量调整
初始剂量:需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如25mg/m²/周)。
维持治疗:可能调整为每3周一次给药,具体需依据疗效及耐受性调整。
3、特殊人群
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需严格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20%)
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代谢异常:高脂血症、高血糖。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
皮肤反应:皮疹、瘙痒。
全身反应:乏力、发热、水肿。
严重不良反应(需紧急处理)
间质性肺病(罕见但可能致命,需定期监测肺功能)。
肾衰竭(尤其与肾细胞癌患者基础肾功能损害叠加时)。
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低血压、荨麻疹等。
注意事项
1、用药前
评估患者基线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筛查潜在感染(如结核、乙型肝炎)并预防性治疗。
2、用药期间
每周监测全血细胞计数,每2-3周评估生化指标(包括血脂、血糖)。
观察非血液学毒性(如皮肤黏膜病变、神经系统症状)。
3、联合用药
避免与强效CYP3A4抑制剂/诱导剂联用,可能显著影响药物暴露量。
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合用时需警惕过度免疫抑制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妊娠:动物实验显示胚胎毒性,人类妊娠数据有限。若需使用,需充分告知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
哺乳: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建议治疗期间停止哺乳。
老年人(≥65岁)
临床研究中老年患者比例有限,建议起始剂量保守,密切监测毒性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
轻度损害: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加强监测。
中重度损害:需减量或禁用(具体需参考药代动力学数据及临床指南)。
禁忌症
绝对禁忌
对药物活性成分或辅料严重过敏者。
相对禁忌
未控制的严重感染。
活动性肝病或肝功能衰竭。
近期发生过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
药物相互作用
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
可能增加坦罗莫司血药浓度,需减量或避免联用。
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
可能降低疗效,需避免联用或增加剂量。
疫苗
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因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药物过量
症状:可能加重血液学毒性、黏膜炎及代谢异常。
处理:立即停止给药,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
支持治疗:输血、升血细胞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无需特殊解毒剂,坦罗莫司蛋白结合率高,血液透析清除有限。
药代动力学
吸收:静脉滴注给药,无需考虑口服吸收问题。
分布:稳态分布容积较大(约170-270 L),提示广泛组织分布。
代谢:主要通过肝脏CYP3A4酶代谢,生成多种代谢产物。
排泄:主要经粪便排出(约80%),尿液排泄占约5%。
半衰期:约17-55小时(存在个体差异及药物相互作用影响)。
贮存方法
冻干粉
原包装避光保存于2-8℃(勿冷冻)。
重构后溶液需立即使用,或于2-8℃保存不超过24小时(含防腐剂时)。
注射液
按说明书要求保存,避免高温及强光直射。
研发公司
惠氏制药(现属辉瑞公司,Pfizer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