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多福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该药物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强效的抗CMV活性。作为具有显著肾毒性的药物,其临床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规范。
西多福韦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肾毒性是西多福韦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蛋白尿和肌酐清除率升高。临床数据显示,约5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用药期间需严格监测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西多福韦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增加感染风险。患者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需定期监测血常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应考虑暂停用药。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发生率较高。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也较常见。眼部不良反应包括眼压下降和葡萄膜炎,需定期眼科检查。
了解西多福韦的副作用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提高治疗安全性。
使用西多福韦需遵循严格的用药规范,以下为关键注意事项。
用药前必须评估肌酐清除率,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肌酐清除率≤55ml/min或蛋白尿≥100mg/dl的患者禁用。老年患者需特别关注肾功能变化。
每次给药前需口服丙磺舒并充分水化,以降低肾毒性风险。建议给药前3小时口服丙磺舒2g,给药后2小时和8小时各服1g。给药前后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妊娠期禁用,育龄期患者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哺乳期应暂停母乳喂养。18岁以下儿童安全性未确立,不建议使用。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评估。
西多福韦在特定病毒感染治疗中显示出明确疗效。
西多福韦适用于艾滋病患者的CMV视网膜炎。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诱导期(每周5mg/kg,连续2周)和维持期(每两周5mg/kg)。对更昔洛韦耐药的患者仍可能有效。
西多福韦通过选择性抑制CMV DNA聚合酶(UL54基因产物)发挥抗病毒作用,其活性代谢产物西多福韦二磷酸盐可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合成。
对于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CMV视网膜炎患者,西多福韦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其长效性(每周给药)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西多福韦为CMV视网膜炎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合理使用可改善临床结局。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12年6月27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