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妥单抗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了解这些副作用的表现形式、掌握有效的缓解方法并明确药物经济负担,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常见副作用分析、针对性缓解措施以及药物价格三个方面,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参考。
吉妥单抗治疗过程中可能影响多个系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给药方案和患者基础状况密切相关。
比如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引发严重出血和感染。患者可出现3-4级骨髓抑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静脉闭塞性肝病(VOD)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胆红素升高、肝肿大和腹水,可能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
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反应,多在输注后24小时内发生。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和呼吸衰竭,需立即干预。
认识这些典型不良反应有助于早期识别风险,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针对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应采取预防为主、分级管理的综合措施。
治疗前确保血小板≥100×10⁹/L,中性粒细胞≥1.5×10⁹/L。出现3-4级骨髓抑制时延迟给药,必要时使用血小板输注和G-CSF支持。严重出血需永久停药。
每次给药前监测肝功能,ALT/AST>2.5倍ULN时暂停治疗。出现VOD征兆立即停药,使用去纤苷酸等药物治疗。避免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
严格预处理方案(对乙酰氨基酚+苯海拉明+激素)。输注中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反应立即减速或暂停。严重过敏反应需永久停药并给予肾上腺素。
采取这些分级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保障治疗连续性。
作为尚未在国内上市的特效药物,吉妥单抗的治疗成本较高,需考虑经济因素。
美国辉瑞生产的港版规格为5mg/瓶,单价约8586美元。一个标准疗程通常需要多瓶药物,总费用较高。
目前可通过特许进口程序申请,但审批周期较长,患者可通过国内的医疗服务机构购药,也可自行前往上市国家购药。
治疗前需综合评估疗效预期与经济负担,可咨询慈善援助项目或临床试验机会降低费用压力。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0年6月16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76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