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发病率在中国女性癌症占第一位,且在持续不断增长,其中HER2阳性过表达的乳腺癌比例占到20%到30%,这种肿瘤组织细胞增生比较快,导致病情发展非常迅速,预后也非常差,特别容易复发,属于特别难治的人群。
来那替尼是目前HER-2药物中靶点最为广泛的不可逆的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于HER1/HER2/HER4等靶点。
▏NALA研究:来那替尼VS拉帕替尼
NALA是一项全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 ,旨在评估来那替尼(neratinib)+卡培他滨(N+C组) vs拉帕替尼(lapatinib)+卡培他滨(L+C) ,在既往接受过2种以上靶向治疗的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
将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来那替尼组或L+ C组。来那替尼组每天服用一次240mg来那替尼,L+ C组每天服用一次1250mg拉帕替尼。
共同主要终点是集中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次要终点是由研究者评估的PFS,客观反应率(ORR);反应持续时间(DoR);临床受益率(CBR);有症状的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干预时间;安全性; 以及患者报告的健康结果。
▏来那替尼碾压,有效延迟脑转时间
来那替尼组与拉帕替尼相比,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4%;PFS取得了2.2个月的绝对获益。
6个月和12个月PFS率分别为47.2%,37.8%和28.8%,14.8%。
在6个月和12个月时的OS率分别为90.2%vs. 87.5%和72.5%vs 66.7%。
来那替尼组改善了患者的ORR(32.8%vs 26.7%),CBR(44.5%vs 35.6%)和DoR(8.5vs5.6个月)。
来那替尼组相较拉帕替尼组有效延迟了脑转移灶(CNS)的转移时间(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2.8% vs 29.2%)。
两组之间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TEAE)相似,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腹泻(83%)、恶心(53.1%)、手足综合征(45.9%)等,但是来那替尼组相比拉帕替尼的3级腹泻发生率更高(24.4%对12.5%)。奈那替尼组导致的停药事件低于拉帕替尼组(10.9% vs 14.5%)。
结语: 与拉帕替尼组相比,来那替尼显著改善了患者PFS,OS等。来那替尼组还有效延迟了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时间。两组耐受性相似,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6月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