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格拉西布是一款高选择性、不可逆的KRAS G12C突变蛋白抑制剂,属于RAS GTP酶家族靶向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为精准结合KRAS G12C突变蛋白的活性位点,通过共价修饰将其锁定于非活性构象,从而阻断下游MAPK等促增殖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临床研究证实,阿达格拉西布单药或联合西妥昔单抗可显著缩小携带KRAS G12C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肿瘤负荷,延长客观缓解持续时间(DOR)。本品基于加速审批程序获批,后续需通过确证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生存获益。
药品称呼
通用名: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
商品名:KRAZATI
适应靶点
特异性靶向KRAS G12C突变蛋白,通过不可逆结合阻断其异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
1、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适用于经FDA认证伴随诊断检测确认为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
需满足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性治疗(含铂化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结直肠癌(CRC)
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治疗经FDA认证伴随诊断检测确认为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CRC成人患者。
需满足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适应人群:经分子病理检测明确KRAS G12C突变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患者。
规格与性状
规格:每片含阿达格拉西布200 mg。
性状:白色至类白色椭圆形薄膜衣片,表面光滑,一面压印凸起“200”字样,另一面为品牌标识“M”,片芯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阿达格拉西布
辅料组成:
片芯:胶体二氧化硅、交聚维酮、微晶纤维素等。
包衣层:羟丙甲纤维素、麦芽糊精等。
用法用量
1、标准治疗方案
单药治疗NSCLC或联合治疗CRC:口服600 mg,每日两次(间隔约12小时),持续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
联合用药:西妥昔单抗按推荐剂量静脉输注(每两周500 mg/m²或每周250 mg/m²)。
2、给药规范
整片吞服,无需考虑餐前或餐后服用(食物不影响生物利用度)。
若服药后发生呕吐,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时间服用下一剂。
漏服超过4小时应跳过该次剂量,直接按后续计划服药,禁止双倍剂量补偿。
3、剂量调整策略
首次减量:400 mg每日两次
二次减量:600 mg每日一次
永久停药:无法耐受600 mg每日一次时终止治疗。
4、关键剂量调整场景
≥3级恶心/呕吐或腹泻:暂停至症状恢复至≤1级后减量续用,并优化支持治疗(如止吐、补液)。
QTc间期延长(绝对值>500 ms或较基线增加>60 ms):暂停并减量;若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或多形性室速则永久停药。
肝毒性(AST/ALT>3×ULN):根据分级调整剂量;若合并胆红素升高且排除其他病因,永久停药。
疑似间质性肺病(ILD)/肺炎:立即暂停用药并评估病因,确诊后永久停药。
不良反应
1、单药治疗NSCLC高频事件(≥25%)
消化系统:恶心(70%,≥3级4.3%)、腹泻(69%,≥3级0.9%)、呕吐(56%,≥3级0.9%)。
全身症状:疲劳(59%,≥3级7%)、外周水肿(32%)。
肌肉骨骼:肌肉骨骼疼痛(41%,≥3级7%)。
实验室指标异常:淋巴细胞减少(64%,≥3级25%)、AST升高(52%,≥3级6%)、低钠血症(52%,≥3级8%)。
2、联合治疗CRC高频事件(≥25%)
皮肤反应:皮疹(84%,≥3级4.3%)、皮肤干燥(36%)。
消化系统:腹泻(65%,≥3级5%)、呕吐(57%)、腹痛(30%,≥3级4.3%)。
血液系统:贫血(27%,≥3级7%)。
实验室指标异常:淋巴细胞减少(63%,≥3级17%)、ALT升高(51%,≥3级2.2%)、低镁血症(49%,≥3级7%)。
3、严重不良反应
胃肠道事件:单药治疗中3.8%出现胃肠道出血/梗阻,联合治疗中8.5%发生相关事件。
肝损伤:单药治疗0.3%报告药物性肝损伤,联合治疗中10%出现≥3级肝酶升高。
ILD/肺炎:单药治疗4.1%发生ILD/肺炎(1.4%为≥3级),其中1例致死。
注意事项
1、胃肠道全程管理
动态监测腹泻、恶心、呕吐的频率及严重度,必要时联合止吐剂(如5-HT3受体拮抗剂)和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
对持续性≥2级腹泻,建议补充电解质及静脉补液,预防脱水及肾功能损伤。
2、心脏安全性监控
基线及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心电图(ECG)及血钾、镁水平,尤其针对心衰、心动过缓或联用QT延长药物患者。
避免联用氟喹诺酮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已知QT延长药物。
3、肝功能动态评估
治疗前、治疗首3个月每月检测AST、ALT、碱性磷酸酶及总胆红素,后期根据临床指征调整检测频率。
若出现肝酶异常伴黄疸或凝血功能障碍,需立即停药并评估肝损伤程度。
4、肺部并发症预警
患者若出现新发呼吸困难、干咳或发热,需行高分辨率CT及血气分析,排除ILD/肺炎可能。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动物试验未显示致畸性,但人类数据有限,治疗期间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哺乳期:药物及代谢物可能经乳汁分泌,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1周内禁止哺乳。
儿童: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立。
老年患者:≥65岁人群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关注多药联用及肝肾功能衰退导致的代谢差异。
肝肾功能不全:轻中度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损伤者数据有限,建议谨慎使用。
禁忌症
目前无绝对禁忌症,但以下情况需严格规避: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基线QTc间期>480 ms。
未纠正的低钾血症(血清钾<4.0 mmol/L)或低镁血症(血清镁<0.7 mmol/L)。
药物相互作用
1、禁忌联用药物
强效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可降低阿达格拉西布血药浓度至无效水平(AUC减少95%)。
敏感CYP3A4底物(如咪达唑仑、环孢素):阿达格拉西布抑制其代谢,导致AUC升高21倍,需避免联用或调整剂量。
QT间期延长药物(如胺碘酮、多非利特):协同作用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2、谨慎联用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因CYP2E1代谢竞争,可能增加肝毒性风险,建议限制日剂量≤3 g。
药物过量
3、中毒表现
急性肾上腺功能抑制(低血压、高钾血症)、顽固性呕吐、QTc间期显著延长(>600 ms)。
4、急救措施
立即停药并洗胃(摄入1小时内)。
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及生理盐水纠正休克。
持续心电监护,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血液灌流清除药物。
药代动力学
吸收特性: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90%,中位达峰时间(T<sub>max</sub>)6小时,稳态时血药浓度累积约6倍。
分布特征:表观分布容积(V<sub>d</sub>)942 L,血浆蛋白结合率98%,组织中广泛分布。
代谢途径:主要经CYP3A4代谢,稳态时CYP2C9、CYP2D6参与次要代谢路径,生成无活性代谢物。
排泄途径:75%经粪便排泄(14%为原型药),4.5%经尿液排出(2%为原型药)。
半衰期:终末半衰期约23小时,支持每日两次给药方案。
贮存方法
温度控制:原瓶密封保存于20°C–25°C,允许短期(≤30天)存放于15°C–30°C。
防护要求:避光防潮,瓶内含硅胶干燥剂,开封后需保持瓶口密闭,避免片剂吸湿软化。
研发公司
Mirati Therapeutics(米瑞蒂治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