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德他尼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多个重要受体和激酶,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这些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RET激酶等。通过干扰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凡德他尼能够延缓肿瘤的进展,主要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MTC),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凡德他尼(Vandetanib)
商品名称: CAPRELSA
其他名称:Zactima
适应靶点
EGFR、VEGFR-2、VEGFR-3、RET、BRK、TIE2、EPH受体家族以及Src激酶家族。
适应症和适用人群
适应症为症状明显或进展中的甲状腺髓样癌,适合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
适用人群为那些经过评估后需要积极治疗的成年患者;对于无明显症状或病情缓慢进展的患者,治疗的风险与收益需要仔细权衡。
规格与性状
凡德他尼以片剂形式提供,规格包括:
100 mg片剂(白色圆形薄膜衣片,一面标有“Z 100”)
300 mg片剂(白色椭圆形薄膜衣片,一面标有“Z 300”)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凡德他尼
辅料:磷酸氢钙二水合物、微晶纤维素等,薄膜衣则含有羟丙甲纤维素等。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每天一次,每次300 mg凡德他尼,空腹或餐后服用,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2、剂量调整
如出现严重毒性或QT间期延长,可逐步减少剂量至200 mg或100 mg。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50 mL/min)建议起始剂量为200 mg。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建议避免使用中重度肝损伤患者。
3、服用方法
整片吞服,不可将药片压碎;如需要分散,可将凡德他尼放入2盎司水中搅拌10分钟后立即服用,剩余药物可用4盎司水冲服。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腹泻/结肠炎、皮疹、痤疮样皮炎、高血压、恶心、头痛、上呼吸道感染、食欲减退、腹痛。
2、严重不良反应
心脏毒性: 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速、猝死(约4.3%发生率)。
皮肤反应: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可能致命)。
肺部毒性: 间质性肺病(ILD),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
其他如出血、心力衰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等。
注意事项
QT间期监测: 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ECG)检查,并监测血钾、血钙、血镁和TSH水平。
皮肤反应: 出现严重皮疹或皮肤脱屑时,应停止使用。
间质性肺病: 若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应立即中断治疗并进行评估。
出血风险: 有咳血症状者(≥1/2茶匙)禁用该药。
手术管理: 如需进行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至少1个月停药,术后2周内避免使用该药。
特殊人群使用
妊娠: 该药物对胚胎及胎儿有毒性,孕妇禁用。
哺乳期: 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4个月内禁止哺乳。
避孕: 育龄期女性在治疗期间以及停药后4个月内需要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儿童: 尚未确立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人: 由于数据不足,使用时需个体化评估。
肝肾功能不全: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中重度肝损伤患者禁用。
禁忌症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禁用凡德他尼。
严重低钾血症、低钙血症或低镁血症且未得到纠正者。
药物相互作用
CYP3A4强诱导剂(如利福平): 可降低凡德他尼血药浓度,避免联用。
延长QT间期药物(如胺碘酮、克拉霉素): 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禁止联合使用。
OCT2底物(如二甲双胍): 可能增加血药浓度,应密切监测可能的毒性。
药物过量
目前没有特效解毒剂。过量服用凡德他尼时应监测QT间期,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直到药物通过约57天的半衰期完全清除。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口服后6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食物对其吸收没有明显影响,稳定状态通常需3个月。
分布: 蛋白结合率约94%,表观分布容积为7450 L。
代谢: 主要通过CYP3A4酶代谢,生成N-去甲基凡德他尼。
排泄: 半衰期为19天,69%通过粪便和尿液缓慢排泄。
贮存条件
室温保存(20°C-25°C),短时间内可在15°C-30°C之间存放。避免潮湿,切勿碾碎药片。
研发公司
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AstraZen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