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必素(AmBisome®)是一种脂质体包裹的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制剂,属于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跨膜通道,导致细胞内离子(如Na⁺、K⁺、H⁺、Cl⁻)外流,最终引发细胞死亡。脂质体包裹技术显著降低了两性霉素B对哺乳动物细胞膜胆固醇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耐受性。
药品称呼
通用名: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BLiposome
商品名:安必素®、AmBisome®
适应靶点
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通过结合麦角固醇破坏真菌细胞膜完整性,主要针对曲霉菌(Aspergillusspp)、念珠菌(Candidaspp)、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及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pp)。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1、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成人和儿童),且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
2、系统性真菌感染
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包括HIV感染者),尤其适用于对传统两性霉素B耐药或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内脏利什曼病
免疫功能正常或缺陷患者(如HIV感染者),但免疫功能缺陷者复发率高。
规格与性状
规格:50mg*1瓶/盒
性状:注射剂,复溶后为黄色半透明混悬液,pH5-6;单瓶装(NDC0469-3051-30),附5微米无菌过滤器。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两性霉素B(50mg/瓶);
脂质体辅料: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213mg)、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钠(84mg)、胆固醇(52mg)、α-生育酚(0.64mg);
其他辅料:琥珀酸二钠六水合物(27mg)、蔗糖(900mg),可能含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经验性治疗:3mg/kg/日,静脉输注;
系统性真菌感染:3-5mg/kg/日;
隐球菌性脑膜炎(HIV感染者):6mg/kg/日;
2、内脏利什曼病
免疫功能正常:3mg/kg/日(第1-5天),后于第14、21天追加3mg/kg;
免疫功能缺陷:4mg/kg/日(第1-5天),后于第10、17、24、31、38天追加4mg/kg。
3、配制与输注
复溶:每瓶加入12mL无菌注射用水,振荡30秒至完全分散(终浓度4mg/mL);
稀释: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终浓度1-2mg/mL(婴幼儿可稀释至0.2-0.5mg/mL);
输注时间:初始输注需≥2小时,耐受后可缩短至1小时。
注意事项
禁用生理盐水:复溶及稀释仅用无菌注射用水和5%葡萄糖;
过滤器:使用配套5微米过滤器,每瓶单独过滤;
输注前冲管:确保静脉通路仅含5%葡萄糖。
不良反应
1、常见(≥10%)
寒战(47.5%)、恶心(39.7%)、呕吐(31.8%)、低钾血症(42.9%)、肾功能异常(18.7%)、贫血(26.7%);
2、严重反应
过敏性休克(罕见)、急性肾损伤(14.1%)、呼吸窘迫(7.3%)、横纹肌溶解(罕见);
输注相关反应:发热、寒战、胸痛、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两性霉素B。
注意事项
1、输注管理
初始输注需密切监测,出现寒战或呼吸困难时减缓输注速度或暂停。
2、实验室监测
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肾功能(肌酐、BUN)、电解质(钾、镁)、肝功能及血常规。
3、药物相互作用
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联用增加肾损伤风险;
皮质类固醇:加重低钾血症,需监测血钾;
氟胞嘧啶:可能增加骨髓抑制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仅限益处大于风险时使用,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可致流产;
哺乳期:暂停哺乳,无人类乳汁排泄数据;
儿童:≥1月龄可用,剂量同成人(按体重计算),<1月龄安全性未明;
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加强肾功能监测。
禁忌症
对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成分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抗肿瘤药:可能增强肾毒性或引发支气管痉挛;
强心苷:低钾血症增加洋地黄中毒风险;
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可能诱导真菌耐药,联用需谨慎;
白细胞输注:罕见急性肺毒性,避免同时输注。
药物过量
处理:立即停药,对症支持(如补钾、监测肾功能);
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不能有效清除药物。
药代动力学
吸收:输注后达峰时间约2小时,生物利用度100%;
分布:表观分布容积0.14-0.44L/kg,蛋白结合率95.4%;
代谢:途径未明,无显著肝代谢;
排泄:终末半衰期100-153小时(组织再分布),88.8%经粪便排出;
特殊人群: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贮存方法
未开封:25°C以下保存,避免冷冻;
复溶后:2-8°C冷藏保存≤24小时,稀释后6小时内使用。
研发公司
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Sciences,Inc.)